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01月30日

(2010-01-30 17:04:41)
标签:

高尔夫

教学

体育

知识/探索

文化

分类: 教学

“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常见于未经过系统、严谨、完整的科学“方法论”训练的人。这类人通常会有“自满自大”的问题,知道“一点点”就以为“什么都懂了”。所以我们应该记住:当你知道得越多,你会发现你不知道得还有更多。

 

当然,也有些属于“不知道”,却为了达到某种商业目的或者出于“自我安慰”的心理需要,叫嚷:“这个我懂!”

 

跟着王大师傅学了十来天club fitting,就出去“忽悠世界”,王大师傅嘴上笑笑,心里摇头,“随您的便”。但与王大师傅系出同门(北大物理系)的周老师执掌体大生物力学实验室,他带的研究生要是也这样,为了维护学校和学术的尊严,恐怕不会给他们学位。至于,学了一两年本科就“我很懂”了,恐怕要将你一脚踹出门墙。

 

建议多补习,多进修,特别是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要搞准确。

 

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别重视人体重心的概念,对于一个系统,将系统简化为重心,观察和测量重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事物运动的本质。

 

挥杆时,杆头作为末端环节,其运动轨迹形成的平面无论如何“平”,与地面形成的倾角不会低于50°。事实上,目前巡回赛中出现的“新炮手”(young guns),如Holmes,Watson等,其平面都较为陡峭。所以,用于产生人体在水平面上旋转地肌肉做功,不可能大于垂直方向。一味去搞什么“扭腰”,还动员自己的学员去“扭”,恐怕是没有搞清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造成的;或者错误理解了Mclean的X-factor。

http://s4/middle/4fd5d550t7e5e16b96fb3&690

http://s10/middle/4fd5d550t7e5e15ba6319&690

tiger woods:right foot


如果,一个运动员的柔韧性好,在上挥杆的躯干上摆过程中,即使下肢运动幅度较小,也可以形成较大的双肩关节连线和髋关节连线的夹角。以较小的身体运动幅度就可以完成下一步身体藕联过程的预张准备。如此以来,下挥起始的过渡阶段,这个夹角(x-factor)更迅速地加大,标示肌肉的向心收缩更迅速有力,藕联过程因此可以更加短暂地完成,以提供更大的加速度,同时核心区较小的运动幅度对保证运动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附加一句,同样的原因,柔韧性好的运动员在实施长打时可以采取较宽的站位,柔韧性不足,适得其反。)我们偶尔见到,老虎伍兹在进行超距离的长打时,会出现因为偶联过程太快,右侧下肢不能按常规跟从(右脚立不起来)的现象。这个现象在金和珍身上更属于“常见”。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让运动员去主动“扭腰”,或者有意的让下肢对抗上肢的上摆过程,正好破坏了人体的这个整体运动过程,持续的对抗让肌肉粘滞失去收缩做功能力,减小了杆头速度,肌肉的纤维走向与主要运动方向不一致,还要造成运动伤害。害人害己!

 

同样,蹬伸:人体重心加速下降获得地面的反作用力,之后迅速伸展的人体动作。存在于走跑跳投等一切运动形式中。与非专业人员望文生义而理解的“用脚蹬地”不是一个概念。给自己贴上“教练”的标签,还以biomechanics专家自居,居然连这个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楚?(请没有学过这个专业的朋友试着理解:一个跳远运动员,如果只是去用脚蹬踹踏板,别说跳远,恐怕要立即在沙坑里摔个狗啃泥。)同理,蹬地力,不是脚上用多少力去蹬地,而是在测力台上测定的人体施加于地面的力,减去体重;下肢关节角的变化时序和幅度是这个蹬伸过程的外在表现,可以用于测量完成这个过程的方式。

 

“右侧运动的视频解释”和“身体最硬的那一刻”完全理解后,可以专注于理解身体左侧的运动过程。发“身体左侧运动视频解释”连带els和Garcia的视频分析。注意几点:

1.       左腕角的变化,自小于180°过渡到触球时刻的约等于180°之前,左腕角出现不太明显的>180°,说明手腕是完全灵活的,没有任何腕部的主动运动和“扳紧”(通过扳紧,又可称为“主动障碍“来达到某种特定的控制目的的情形,另当别论。)从收到的数据看那,这个技术动作基本上还没有人掌握。

 

http://s6/middle/4fd5d550t7e5e2325e0b5&690

2.       这个“外屈-内屈-回复”的往复振动过程,不是主动意识控制的,是身体持续蹬转带动完成的。是鞭打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用以判定是否存在,对抗和破坏下一环节角动量增加后,环节围绕其质心加速旋转的错误动作。

3.       如此快速的运动,不是思维可以控制和干预的,完全依赖人体长期训练获得本体感知。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感知器官是桡神经。如果双手桡神经相关的手指(拇指食指中指的背面桡侧)触球时出现运动方向不一致的情形,说明该挥杆者无法建立对这个运动过程的正确感知,也无法可重复地完成工作任务。

4.       训练过程不能过于详细地向运动员分析这个过程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细节,以免思维干扰。要依靠精心设计的训练方案和符合训练学原则的方法来完成。比如,为避免视觉干扰,可以通过空挥来建立本体感知,同时,不断变换器械(绳子,板子,…软的硬的,长的短的)来增加右脑的认知和储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0年01月11日
后一篇:2010年02月02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