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7月10日

(2009-07-10 12:59:30)
标签:

高尔夫

教学

杂谈

要稳的体能训练问题,可能在以前给几个朋友的信中找到答案。

体能也分全面体能提高和专项体能训练。全面体能提高后能力未必能有效向专项迁移。专项体能训练时,教练必须对专项本身的动力学/运动学等把握准确,细节也需要盯紧。对于“玩玩”来说,体能训练内容最好能在你的技术中有效迁移。

 

(附图太复杂,贴几个,有兴趣再找出给你)

2009年07月10日   2009年07月10日

2009年07月10日2009年07月10日

 

 

to :  w,cwh,yy:

给出的平衡和速度练习要注意练习的细节。完成动作的“细节质量”决定训练的效果。

 

首先要进行“训练动机的强化和激励”。让他们知道这个训练对于高尔夫的重要性。

 

平衡、肌肉灵敏性和反应速度、腰肌的快速收缩能力是决定挥杆质量和距离的根本要素。可做详细说明如:

 

平衡问题:

1.       平衡代表挥杆质量,和每一次挥杆练习的有效性。

2.       平衡不是限制自己身体的自由度来完成的。依靠各种拧紧、固定双脚等“费力”的平衡不等于平衡,是“傻瓜”的平衡。记住,平衡是“动态的”,不是“对抗”得到的。

3.       平衡的判定标准是头部的稳定,只要头部没有震动或突然的变向动作,无论其挥杆时身体多么活跃,都可以判定其“平衡”。观察几乎所有好球手的挥杆,都可以看到头部在整个挥杆过程中,都是相当“安静”的。特别是启动阶段,不管启动多么迅速轻快,其头部都没有突然的动作(耳水稳定)。启动时的“耳水稳定”是整个挥杆平衡的基础。

4.       头部可以有轻微的移动和转动,但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突然的晃动和颤动,这样将造成双耳前庭觉的“瞬时失忆”,它代表了本体记忆的失效。因此,这次挥杆没有建立任何的身体本体记忆,通俗说法是“没有产生肌肉记忆”!(挥杆练习的要旨是:身体通过无数次练习过程中,本体感知信息在潜意识中建立的程序,或称图示,或称记忆来完成的,依赖大脑思维分析和他人语言分析建立的记忆是不稳定的,甚至是错觉。)

5.       可以以猫为榜样,猫的前庭觉很好,无论何种状态,包括从高处摔下来,其头部是“先转脖子”,达到平衡,所以“摔不死”。(附图中前滚后滚训练中要体会先转头,“像猫一样”。)

 

肌肉灵敏性:

1.       肌肉灵敏性来源于神经系统的训练和习服过程。

2.       灵敏性代表了挥杆的效率。在挥杆过程中,脚下获得的冲量在转换为杆头角速度时,其“同步性”是挥杆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脚下下蹬再转伸展的时刻,如果此时的冲量不能几乎同时地传递到杆头,表示或者释放过早或者太晚,不仅是力量的浪费,中枢神经过度兴奋也破坏挥杆心理稳定。需要有各种补偿动作来调整触球,很多人所谓“用手打球”就是这样造成的。而如果能做到同步,“用手打球”并非坏事。

3.       附图中手推墙(注意这个附图的动作要改动一下,以手指尖触墙,无需大的力量),其关键是脚下的力量要求同步到达指尖。之后,握杆,练习以杆触墙,脚下力同步到达杆头。最好是大脑给出指令:将墙戳个洞,身体立即完成,反应时间越快越好。如果能够做到“即时完成“,说明自脚到指尖,或杆头的神经连接通畅,身体中涉及的所有“高尔夫肌肉”都能协调工作。实际上,能保证“连接正确”的身体姿态,如腰部的角度等,恰恰就是站位时身体的状态,不要去以外观的“屈膝角”或“屁股翘”等等作为判定依据,那样很业余。

4.       双人的“伙伴压制”练习时,提供抵抗力的人要体会腰部的状态和双脚的支撑状态,对手启动后,能够迅速地“即时反应”,提供抵抗。这个状态也是挥杆时人体的站姿。

 

核心区肌肉的速度练习

1.       再强调一次,过度拉伸可能是由于神经的抑制作用,会使得肌肉丧失“快速工作能力”。我曾经试教过一个练美体操的小伙子,发现其“柔韧性”超好,但是肌肉不会快速工作。只好转到管理岗位上去了。高尔夫不是“唯美”的运动。

2.       当然,拉伸对于柔韧性提高有帮助,高尔夫中的所谓柔韧性最好这样理解:目的是提高肌肉超等长拉伸的幅度,以提高肌肉“预张力”的能力,使肌肉的收缩更为快速有力。其实,最后仍然还是在谈“速度”问题。

3.       所以,练习深蹲是必需的,但绝对要和快速练习结合起来。肌肉快速工作能力只能在“快速条件”下训练才能提高。要练习半蹲和迅速推举小负荷杠铃。附图中的伙伴压制练习非常好,两人同时得到锻炼提高。可随时随地进行一个半蹲上跳,另一个压制其双肩。

4.       深跳时,一个脚提起,跳下,使双脚着地有个微小的时间差,利用腰肌四联的左右转换来增加回跳高度。这也是高尔夫杆头获得最大角速度的“窍门”。尤其对于利用肌肉弹性势能的“转动挥杆”。即以前说过的振踝,杆头追球等等。

 

训练量已经谈过,要以“能够恢复”为标准。

 

附图一:推墙(戳墙,杆头戳墙),要注意“瞬时反应”。

附图二:伙伴压制,启动前跑,或纵跳,注意身体的姿态,将这个姿态用在挥杆前的“站姿”中。

附图三:三角折返跑,折返时,要先“转头”,保持头在一个水平面上,眼、耳不震颤。

附图四:燕式平衡,腿向各个方向(设三个脚桩)抬起,保持平衡。头部不要有震动。

附图五:滚摔,各个方向,包括反向的后滚,也要要求“先转头”。速度不要快,要“平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9年07月07日
后一篇:2009年07月15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