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03日
(2009-07-03 10:46:25)
标签:
高尔夫教学体育娱乐 |
呵呵,挺有意思。阿宣哥提到的体能“上量”问题,正好是我们最近谈论的一个题目。这方面,没有国外的参考资料,同时,能够得到的国外的资料,其内容却都是缺乏训练学依据或“不透露”其理论根据。所以很有些可疑。可以求助的对象是TPI和美国体能协会,但要给钱不说,而且有可能“水土不服”。正琢磨着像马俊仁那样,大公鸡加施尔康,麦冬大枣王八炖汤,“偏方只打病”。
高尔夫运动的特点是:1.挥杆无氧,比赛有氧;2.赛季长,训练季时间短,甚至不定;3.运动员到处比赛,好球手全世界比赛,比如最近翻译过来的大白鲨自传谈到“围地球转5圈”等,时差,高差等等环境适应性的问题很复杂。(听到的故事:我国球手赶到赛场,时差造成眩晕,耳内咚咚响,如何比赛?)
……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
当然,你和要稳谈得是“玩玩儿”的情况,自然不需要“上量”。但是不妨也练练,击球距离提高之外,也可提高xing生活(小心绿坝)质量。要稳说得沙坑深跳,重点应该不是强度,而是保护。深跳的“回跳高度”只是评测指标,训练目的是改善“藕联过程”,体大有个论文,研究深跳的目的,各个项目的深跳能力比较等数据,挺不错。不在我手边,你有兴趣找出来给你。
除了长期的系统体能训练外,赛前训练,对于无氧和有氧混合类项目,训练的时间为6-8周。一次训练又分为的6个小周期。基本原理是赛后进行一段休息恢复后,根据下次比赛的时间进行“赛前训练”,先小量恢复,然后上量,逐渐到达超负荷,临近比赛完成“最高超量恢复”。这样,比赛时,运动员就有了“最佳竞技状态”,太累或进入状态过早都不好。竞技状态是有周期性的。
体能训练的要旨不是量,而是“量、强度”与“恢复”的综合考虑,没有恢复,也就不用谈“量”。
今年国内的比赛,时间都不太稳定,球员无法做赛季前的体能训练计划。比如麓山站和浙江站相隔几天。昨天问阿廖,“下站啥时候?”答曰:“不知道”。国外的比赛又太频繁,大白鲨回忆,年轻时全球飞人,累到被医生规定“6个月不许碰球杆”。
另外,高原训练是我国“国际领先”的课题之一。在赛前训练中有特殊的作用。麓山的冠军久居昆明,叼着烟卷,最后一轮仍然挺轻松,体能不错。或许是“高原训练作用”的一个例证。
所以,最好尽快安排好场地。建议赛前安排一次,具体时间安排,队里的体能老师应该很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