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7月02日

(2009-07-02 14:55:36)
标签:

高尔夫

教学

时尚

致w,和朋友:

所谈及的技术重新构建问题。碍于时间,可能无法全面实施。如果时间充裕,我一般会建议先做鞭打练习,以利运动员充分体会身体对球杆的加速能力,并去除各个关节的对抗行为。之后,再进行肩臂三角的弹性感知和使用,以完善其控制能力。弹性感知的深度,亦即上躯干肌肉的参与程度,则根据运动员自身的个体身体条件和思维习惯来确定,不要硬性设立“技术标准”。训练时,以“距离和准确”为反射条件,不断变换“参数”,相信他们自己的身体会懂得“如何募集”和“募集多少”运动神经元。最终,真的就是“golf my way”。所谓最佳动作的评测标准只有一个:节省原则。

 

高尔夫相对其他项目,并不是一个“组织性”很复杂的运动。所以应避免分拆动作。以往的教学书籍都将挥杆的动作过程分为上挥,下挥,收杆。还有更复杂的,加上启动,impact,等等。我建议,还是按照生物力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来划分动作阶段。即:缓冲-上挥杆,蓄积能量-下蹬,释放能量-伸展,这三个阶段。如果一定要分段学习,只拆分为两个阶段好些:缓冲和下蹬为阶段一,释放的蹬起(伸)为阶段二。至于“收杆“,只是惯性作用,不是主动的动作,完全没有必要作为一个“动作”阶段来学习,对于教练员,它可作为一个评测手段。

 

他们中一些人因以往的错误概念,总“想当然地”的认为上挥杆是蓄积能量的,所以总是设法“拧紧”身体,在上挥杆过程中设法“让自己的身体充满力量”。这是个错觉。从机械角度理解,杆头在上挥顶点仅仅具备一个重力势能,其能量的大小与用手轻轻举起杆头没有区别。上挥的真正作用是为下挥杆的前半段,即下蹬作缓冲动作。此时,身体中肌肉的拉伸仅仅是“超等长收缩“,以获得一个“预张力”,为下阶段的肌肉迅速有力的收缩做准备。如果他们不能够理解这些复杂的道理,可以让他们多看看巡回赛好球员的视频,观察上挥杆的“轻松、平滑、没有任何迟滞”。也可让他们侧向抛掷实心球来体会这个“缓冲作用”。

 

“缓冲到下蹬”这个阶段,一定要连在一起学习。让他们重点体会身体重心加速下降,双脚自右至左从地面获取“力量”,身体绷紧(实际上是肌肉收缩构成弹性势能,但不用说得太复杂)。

 

“伸展段”,让“绷紧”的身体充分“释放”。在意识中,这个“释放”的目的是“加速杆头”。释放一定要完整、全面、不留余力,犹如“弹射”。

 

“下蹬到伸展”的转换能力是运动员是否“优秀”的标准,好球员的转换(名词是“藕联过程”)时间可以达到0.3秒,一般人为0.5以上。所以,一定加强“速度”的体能训练。我听说国外运动员“深跳”练习强度达到每日120次“触地”。这样训练的结果,他们当然可以一杆350码。

 

特别重视一些队员的错误认识:上挥杆“拧紧”,下挥杆“松开”,这完全不对头。肩部和髋部就那么点儿自由度,哪里有什么“扭矩”?!如有条件,上一下测力台就明白了,双脚间构成的水平方向“扭力”,即“腰部的扭转和旋转”是多么软弱。许多球友腰部的伤痛就是这样来的。

 

先说到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9年06月10日
后一篇:2009年07月03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