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庆祝“捻”的诞生

(2009-02-13 00:00:00)
标签:

高尔夫

体育

知识/探索

杂谈

分类: 技术问题

致有偿:忙了几天,昨晚才有空关心下博客圈。在您处看了“转-捻-拉”一文。“今夜俺很冲动”(鸭蛋儿语)。这个“捻”字用得太好了,带俺们“上道”了。应该给“大奖”。俺一直对侯根这个下挥杆过程迷迷糊糊,找不到一个确切的词汇描述它。记得试过“反手甩”“扔飞盘”等,都是“手部动作”,非肩臂三角的协同动作。这回真是“受益匪浅”了,“找到我姥爷了”。

 

再一次感叹“捻”这个词的伟大,你老兄从哪里找出这么个“纺车吱纽扭转”来。即使俺学工的,开始也被这东西转晕过去。

 

不过,用这个玩意表述,还真是一目了然。那个90后也了不起,加捻为棍,抡出去。不加捻为鞭,抖出去。恭喜恭喜,佩服佩服!!虽然看过无数个侯根挥杆的“解密”,但直觉上这个最靠谱。

 

然而,有几个相关的问题需要深入:

1.       定性的方面可以看明白,麻烦您再定量下这个物理过程。如果能给出数学公式,侯根的“秘密”应该不再成为秘密了。物理模型的图示也应该“正规化”,总不能总是拿个纺车来比划吧。

2.       基本物理模型解决之外,还需要解决人体运动的“不符合牛顿定律”那部分。维持模型中“机械运动”(骨骼)的力除了一般的“牛顿力”之外,还有肌肉的拉伸-回弹,各个节点的连接也不是刚性万向节,而是软组织。所以,这个运动应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后悔一件事,最近在体大测量挥杆时各关节点运动轨迹和肌肉作用时间。那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赔很大人情,在学校假期中才用上一回。如果早看到你的纺车,实验设计应包括“左臂的扭转”,(当然,需要有会侯根挥杆的,我也设计不出实验方案)。一句话,肩臂三角形的封闭肌肉运动力线中一定有更多肌肉参与来产生“捻”力。这个捻主要发生在左臂内,但提供捻的扭力应该是右腕和右肘的拮抗,cup本身的“捻”力是不太够的。扭力的作用点在左腕,反向力在左肩锁,右肩锁怎样起作用呢?…太多问题了。俺去找高博士问问。

3.       还是想劝劝您,抛开一个平面或两个平面的禁锢,那只是个“称谓”。我只承认1ps2ps在高尔夫挥杆研究方面的历史作用:指出挥杆有不同的方式。但发现如果一定要把某种挥杆算成是1ps或2ps,很多进一步的讨论就无法进行了。“转-拉-捻”这个过程和hardy描述的1ps的确具有“共通性”,但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共通的部分是“加捻”,hardy的1ps和stack tilt等,加捻的过程伴随着转身同时进行,下挥时解捻和身体回转也同时发生。但侯根的加捻可以在将三角上摆,左腕cup后才进行,在过渡段,使左臂进一步“捻紧”,这样,相对于,1ps,侯根可以做到大幅度的重心转移,并利用人最有效的双脚间踏步力量。其他方面的差异,比如更大的挥杆幅度,更多的肌肉参与(拉的方式和强度)….、也非常多。既然“纺车原理”是您的发现,何必一定回复到hardy的一个平面呢?!Hardy可没有说清楚“加捻”这个物理过程。加捻的不同方式更和他的1ps、2ps无关。

4.       又,谈到“振”,hardy的一个平面绝对不能有振的动作,否则破坏连接。但侯根是否能附加“振”呢?在hardy的1ps中,杆头下挥回转平面需要和身体的各个旋转平面基本平行,利用被拧紧的肌肉连续回弹构成回转加速。但侯根却可以利用对髋部的转动进行制动,而加快肩平面的角速度。这和2ps(姑且这样称之)到有异曲同工之处。您一直有个“固执”的看法,2ps是上肢主动,身体制动和支撑。但摆动挥杆中,身体,尤其是腰骶(core)部分,是可以主动的。所以,我宁愿放弃1p,2ps,改用鞭打,学生最后习惯用哪一部分先“激活”,根据他们个人身体条件和爱好由他们自己决定。

(附加:实际上,鞭打动作体系的解释中,即使是摆动的挥杆,因为骶髂和胸锁关节在脊柱的垂直面上只能微动,它们构成的也是一个以转动为主的过程。除非是像扭秧歌一样的sway动作,那是腿的动作造成的,与腰无关。人的确是复杂的机器,很多机器做不出的动作,人可以做到。我的一个学生功课是每天腕、胸、髋、踝振动击球各一百个,一周后,发现他不由自主地增加cup,减少振腕,因为他感受到更加稳固的左臂和腕部的控制感。)

 

5.       另一看法:侯根似乎可以随意处理不同距离的击球。轻挥时,以手部启动后,在顶点cup,下挥时靠踏步制动-转肩,构成“拉-捻-解捻”;长打时,以腰骶启动,将双臂摆起后再cup,之后,以下肢启动,let the…fall,右肘腕构成更强大的拉-捻。

6.       到体大的实验室,感叹国内实验条件的先进和国内体育科研的水平之高:无需连线于身体上,几个贴片,几部红外摄像,可以做全方位测量。数据和计算立即出来。实验老师可以立即判定不合理的肌肉位移。比如判定哪部分肌肉是有效加速杆头的,哪部分只是用来自己和自己对抗的虚假用力。帮忙做实验的老师也表白,国内体育科研界在非奥运项目方面无法有针对性的对项目进行深入的定量研究。所谓国家队,不过区区100万经费,来体大也不过是测测体能而已。不够老小子喝13路易,开拉菲。

 

 

意犹未尽,激动中先写这些字,很不成熟,词不达意。很多深入的问题需要仔细考虑,马上回南边了,您多写些东西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地主之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