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尔夫球员的潜质-异常站位-翻转杆面(一)

(2009-01-02 11:00:59)
标签:

高尔夫

教学

杂谈

致“高尔夫博士”:

所谈到三个问题,都挺复杂,需要展开讨论:

1.       什么是“成为高尔夫球员”的潜质;

2.       AJ Bonar的以手部翻转杆面提高杆头速度的secret;

3.       习惯以踏步启动下挥的球员,遇到异常站位时是否困难。

 

先谈潜质问题

 

成为一个好球员的“潜质”是什么?我写得含糊,在身体+勤奋+聪明后面有个“?”符号,本意是“身体条件+勤奋+聪明不等于具备高尔夫球员的潜质”。表述上“弄玄”,找打。

 

 “身体条件是次要因素”,(参看老小子写得本侯根身体条件介绍,这家伙又偷懒了,路易13没少,字写得少了);“勤奋”也需要正确的“勤奋”方法,不正确的“勤奋”或“勤奋于”不正确的训练方法(比如老小子不勤奋写字,勤奋喝酒),反倒耽误自己;“聪明”?首先需要定义“聪明”是什么,高尔夫需要“小聪明”还是“大智慧”?

 

做个选择题,大家讨论下:

你是个教练,有三个孩子,你认为哪个能成为职业高手?

在凛冽寒风中(比如北京现在的情形+大风降温),教练留下的作业是“300次练习场击球”

1号小朋友:“击球是很好玩的事!一点寒冷算什么!?”他愉快地完成了作业,高高兴兴回家吃饭了。

2号小朋友:“作业是练习场击球?没错”,他于是一个一个将球击出,间或停下来,哈气,暖暖几乎冻僵的手,….就这样一个一个地击打,忘记了吃饭直到练习场打烊。

3号小朋友:“我一定要成为老虎伍兹!教练要求300个,我练600,这才不辜负父母师傅!”。他练了580个后,太累了,“不,我要排除万难,下定决心,”….1,2,3…,600完成。

 

大家来投票,谁有“潜质”?

 

AJ的杆面加速翻转

 

哈哈哈,一看到这个文章,马上想起数月前在我博客评论栏发生的一场“战斗”。当时我写了些“杆头质心-球质心正碰”、“杆面球接触时的齿合作用”和“非质心相对碰撞下小侧旋力矩”之类的文章,引起系列“论战”。产生许多好玩的“名言”,如有偿的“圆周运动不是直线脑袋想得明白的”,“侧旋是空气造成的,与杆球接触空间位置无关,所以要用流体力学微分方程”….,非常有趣。

 

AJ谈的这个问题,国内有个通俗的说法,叫“将球包住”。比较“弄玄”的说法是:杆头与人体公转状态下,杆头自转的驱动方式。在这方面,国内很“土”,也没有机会做定量的实验,我的一些国内职业朋友们挺羡慕国外pga选手用此方法打出的球路。

这方面,我的看法是:1.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杆头的运动是圆周过程,必须彻底放弃push的思想意识,所谓方正的杆面只在一个“时间点”上发生,不应该也不必要在一个“时间段”中发生;2.手部对杆面的驱动必须在保证“公转”正确的条件下;即球手必须能够正确完成杆头公转,才谈得上手部加速驱动自转。

我认为AJ提出的身体配合手部驱动的方式仅仅对于长期学习的,训练有素的球员(已经建立正确的挥动杆头轨迹和,手指对杆头有敏锐的控制能力)才起作用,对于一般爱好者,很容易发生“硬掰”的问题。实际上,练到能随心所欲地控制杆头时,“用手打”和“用身体打球”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3.kuykendale教授在谈norman的自然挥杆.法时,提出手部旋转提供的杆头速度占到杆头总速度的55%。所以我一直提倡一般爱好者不如去学norman,那的确是“身体配合手”,不过那是另一个层面,仅针对业余爱好者。

 

教学中,我发现讲述杆头-运行过程过于复杂,学生理解力未必能达到,反而造成过度关心细节,所以用其他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最后是“用手配合身体,还是身体配合手“都随他们自己根据不同击球要求来决定。

是否能与AJ沟通下这些看法?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地主之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