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球道攻略的故事

(2008-07-14 14:44:22)
标签:

高尔夫

杂谈

分类: 非技术奇谈怪论

球道攻略的故事下面呆久了,上来倒倒气。看到这次夜巡赛第八洞一堆加2,果不其然。哈哈哈。莫谓言之不预尔。所以从垃圾箱中拣出此文。

 

(突然发现在新浪的高尔夫页面上,本文与英国公开赛联系上了,作者声明:本文与英国公开赛没有任何关系,也不知道如何联系博客管理员予以改正。如果有朋友只对英国公开赛有兴趣,去找老小子!请勿浪费时间读这个文章)

 

等着看老小子写英国公开赛的球道评述,这家伙偷懒,把球道图和照片贴上后就去睡觉了吧。

 

答应有偿介绍(我们球场的,非公开赛)一二个球道,我这方面不擅长,写些相关的故事搪塞一下。

 先讲个饭桌趣闻:(不方便说出时间,地点,人物)

老师:这个5杆洞的攻略是,第一杆应…,第二杆….,上果岭这一杆应该….

学生:老师,我看不到第三杆啊,这个5杆洞我第二杆就上果岭了啊…

老师:那麽…嗯….啊….,今天不讲了,你们互相学习吧。

 

这个故事倒也颇说明问题,任何球道攻略一定要根据球手的能力来规划。面对一个球道,先不忙着“知彼”,第一要务是“知己”。比如,你的平均一号木开球距离是240码,平时出现偏右的几率大,最有信心的上果岭距离和球杆是8号铁140码….等等。然后再考虑球道的攻略: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如果240码右侧位置正好有个沙坑或水障碍,那麽你最好换用三号木,或者采取些别的措施。等等等等…诸如此类。还要考虑球道硬度,攻果岭的角度等内容。

 

还是以这个“你”来举例,如果这个球道是个380码短四杆洞,为避免进右侧沙坑你选用3号木开球,距离210码,开出球后大约距果岭170-180码,而你第二杆可能需要不太稳定的5号铁来攻击,同时从你的球位到果岭球需要飞越一个果岭卫护沙坑(很深哎!),那如果不是需要靠这个洞赢赌局,最好分两杆上吧。

 

以上是对业余爱好者的一些小建议,宗旨是:不是一个短的四杆洞就一定要拼的。球道的设计可能恰恰是给你找麻烦的。推而广之,职业大赛的球道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组委会那帮“虐待狂”都在绞尽脑汁根据现在球手的各项技术统计在安排障碍区位置,长草,….。就是不让你轻松打出好成绩。

 

常听业余球手说这个球场“不难”,但成绩却不理想,可能需要把“难、易”的概念变化一下。很佩服加州水郡的周德,球场设计好,建设也好。他有次告诉我,某位仁兄大叫:这个球场很容易啊!一问成绩:9洞45杆。无语!另一个故事,上周日在京,尹峰约宋亮亮和我去水郡,我患过敏鼻炎逃了,尹峰后告知,宋指第一次到这个球场,轻松完成76杆。

 

既然建设球场,我的角色也就从“打球爱好者”转换成“给球手找麻烦的”了。为增加挑战性,屁股自然做到了设计师那边。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设计师绝对是球手的“天敌”。好的设计师更是老谋深算,把你折磨得差不多了,偶尔也穿插一两个陷阱少的,让你“恢复信心”。在组织一个球场三,四、五杆洞的顺序时,他们所谈的“节奏”首先考虑的是难度变化(index),其次才是球手的感觉,或完成速度(防止平时的堵车现象)等因素。

 

不挑战你,你不也觉得球场没意思吗?所以不骂他们了。谈谈我们球场第八洞。

 

这个洞在设计师拿出基础设计后,我让李伟请来一个老美设计师,又请了两个国内设计师,还有一个业余高手(见多识广的夏精文)和一个职业球员“会诊”,提建议和修改意见。后又加上建造时老美造型师的意见,终于形成了这个平坦如“高速公路”(freeway looking),但实际上满布陷阱的球道,在前9洞中难度系数第二。引来“无数英雄竞折腰”:

球道攻略的故事

长度为420码,Tp(注:target point,设计师计划的理想落球点,球落在该点附近,下一杆一般较为好打,球道通常也较为平整,以作奖励,否则多半会被惩罚)点的位置是按金tee-260码来设定的,理论上在tp点附近应该有最好的攻果岭路线。在teebox上看,果岭偏球道左侧,果岭左侧(改正了)侧完全为水障碍,所以初步的想法是:开球应该让球落到左侧球道,给攻果岭的一杆留下自左攻右的线路来逃避果岭水障碍的危险。

但是,恰恰是左侧240码处有个不大的沙坑,而且球道整个左侧都有水障碍和岸边柳树,造成很强烈的视觉压迫。Tp点正好需要球飞过这个沙坑才能达到。于是,大部分业余球手为安全计,都选择向球道右侧开球。这样即使是260码的漂亮开球,到落球点后才发现距离果岭还有180码的攻击距离。要命的是,这片落球区基本被一个“远观低矮平淡”的小丘挡住了观察果岭的视线,使果岭攻击这一杆成为“盲打”。小丘上还有个景观石,挺漂亮的,像个老顽童在那里坐着偷偷乐呢。

球童此时会告诉你:千万别打到左侧啊,那边都是水,而且果岭左低右高,自右落上果岭的球会左滚进水!于是这一杆“盲打”你只好偏右打,可那边有个大沙坑正等着你呢。于是你可能会选择打大些,让球过果岭来避开入水危险,但对不住,后面也有个沙坑等着你。又比如,你的开球距离够长,可以开到小丘前,隔着小丘可以观察到果岭,但300码处正好有个大沙坑。于是你击球280码,不进沙坑,但你面对的将是脚低球高的非常倾斜的站位。这种站位最容易出现较大的hook击球,别忘了,果岭左侧可是水障碍而且果岭左低右高,hook进水是肯定的了。

 

所以,有经验的球手会不管开球时左侧沙坑的视觉压迫,(知道那是骗人的把戏),让球开过左侧沙坑,自然会获得最好的“自左至右的”攻果岭线路。当然你需要有落点260码的开球实力和轻微的小右曲来避开左侧的湖水和柳树。

 

这球道建成后,我经常看到业余球员被迫选择向右侧开球而第二杆无从下手。即使有一定实力的如周XX(好像如今已经转职业)在业巡赛时也是向右开。结果“右直又远”,进入树林,在找球允许的最后“一秒钟”,“幸运地”找到了球,沿“无限延长线”退回到第七洞上抛球,避免了遗失重打的命运。不过没逃过第二关,盲打果岭,偏左下水。

 

但的确也有高人:老小子带丘志峰、袁浩第一次来球场,我躲在“顽童”后面,想偷偷看笑话。这二位略作思考,对着左侧,一杆轰过沙坑,par到手。俺计不得售,气得鼻歪。幻想如果有朝一日搞PGA比赛,一定在左侧再加点“厉害的”。

小丘后来也问我:这球场鬼啊,是哪位大师设计的?俺心里嘀咕:“谁干的?一帮坏蛋干的,潘冬子干的!”

 

(原文左右不分。果岭右侧没水,左侧是个湖,荔枝龙眼这段时间多,吃多了。被风尘子纠正。 现在改过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雨中回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