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百官公职人员族姓部落联盟文化 |
分类: 草根读典 |
“百姓”原义不指人民指“百官”
王俊楚
“百姓”一词,在《现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人民”,区别于官吏,比如平民百姓。而在远古时代,“百姓”一词实际上是国家公职人员——“百官”的通称。
《诗.小雅.天保》中说:“群黎百姓,遍为尔德。”《毛传》解释说:“百姓,百官族姓也。”《尚书.尧典》中有“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之说。《孔传》云:“百姓谓百官族姓。”据史料记载,在我国远古时代,普通的民众是没有姓的,只有贵族才会被赐姓。在那个时代,能成为部落首领的当然是贵族,而当时国家的公职人员也多是在那些部落首领中产生。在尧时代,尧明扬才智美德,使自己的氏族亲善。当自己的氏族亲善以后,又辨明联盟百官的优劣。百官的优劣辨明了,部落联盟的全体成员就变得和睦相处。《尚书》里所说的“九族”指的是尧所在的氏族(父系大家族)的成员,百姓指的是部落联盟公共权力机关的公职人员,这些公职人员一般是氏族部落的首领组成,称为百官。而各氏族部落的成员则泛称为黎民。“百姓黎民”合起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干部群众”。
“百姓”一词逐渐演变为平民的通称是在战国以后,这时,封建制度已逐步取代了奴隶制度,社会制度的变革,使宗族被破坏,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普通民众相似。
前一篇:为什么说曹操不屑于杀祢衡
后一篇:群饮杀头:历史上最严厉的戒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