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就这样,脾气不好,但是学习好。有的家长说,孩子老爱跟人家争吵,长大了就好了。在有些家长眼中,学习是占第一位的,有了这个基础,家长就不太注意孩子脾气好不好,是不是老爱找别人的茬,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孩子未来就一帆风顺了。事实上,家长这种想法这种做法是会害了孩子的。
学校每周都有家长接待日,每个月一次家长会,还有家长委员会。但实际上,家长什么时候打电话来我们就得什么时候忙活一阵。
有一次,一个孩子的家长来学校找我,她一见我就埋怨:“我那孩子昨天被人踢了三脚,小小的孩子能不疼吗,还不如踢我三脚了。”说着说着,这个当妈妈的就哭了。
我一看这位家长,实在太袒护孩子了,我心里就笑了。这样的家长平常是怎么教导孩子的呢,他们多半会跟孩子说“你在外面不能吃亏啊”,“别人打你一下,你一定要还回来”,“你要打人家两下”。这样的家长在为人处事中也是吃不得亏的。
去班里了解情况后,我就乐了,跟这位家长说:“你孩子挨人家三脚你心疼,他打人家多少下你知道吗?打得多严重你知道吗?人家家长不心疼吗?”
这位家长不说话了。
家长有的时候护子心切,分不清孩子谁是谁非,这也很正常。我告诉她:“打打闹闹是孩子的正常表现,你看那小猫小狗还互相闹着玩呢。再说打打闹闹也是体育活动的一种,跑一跑还能锻炼身体,在这个打打闹闹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学会互相忍让,懂得怎样相处,不会为了你不小心踢我一脚,我就非要斤斤计较地还回来。”
有一个家长曾经跑到校长那里告我的状,认为我对他家孩子有偏见。这个孩子的父亲留过洋,母亲是某厂厂长,都是学历很高的人。他们两个一个在国外,一个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就把他放在姥姥家,由姥姥带。孩子的姥姥是小学教师,可能在“文革”中受到伤害,心态不是很健康。姥姥从小就把他带在身边,从小就说别人不好,不让他跟别人接触,长期下来,这个孩子理解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从恶意方面理解的。他从小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要改还真不是一时半会给改过来的。
这个男生天天跟别的同学发生矛盾,我要天天解决矛盾。说他两句就哇哇哭,回家就告状,一点亏都不能吃。
我跟家长说:“孩子问题很多,很多都是自己引起的。人家无心把他的本子弄到地上了,他就一定要把人家的书弄到地上,老师没有让他回答问题,他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
这个留过洋的家长跟我说:“我那个孩子是个‘顺毛驴’,你别批评他,表扬他就好,表扬他就什么都听了。”他还介绍小学老师的方法给我:天天把孩子带在身边,因为他太任性,没法管,所以让大家迁就他。老师还在班里宣布一条纪律,谁要跟他发生矛盾,不问原因,就是对方的错。
这样袒护孩子,不就是害了孩子吗?我说:“我是无所谓,他的毛病不改,我顶多难受四年,作为家长可要难受一辈子。到社会上怎么办,别说社会,到了大学都没法跟别人相处。”
家长认为我对孩子有偏见,要求转学。家长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没办法拦着,我说:“如果因为教育的方法不能统一,我们配合转学。看看哪个学校合适?”
过了半个月,家长找了一圈学校,没有一所学校是他满意的,还有的学校不愿收他。他父亲找我,说:“我们看了几个学校,我们考虑的结果还是你们班对孩子的教育是全面的,不仅仅是抓学习。我们还是留在这儿吧。”
我说:“那好,既然回到我的班,咱就得一起配合着教育他。”
家长也同意了。从那以后家长比较配合,如果他跟同学闹矛盾了,家长也会跟他说,人哪有不吃亏的,太计较了,哪像个男子汉啊。
我也经常找他谈话,告诉他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你考了大学,参加了工作,现在没有一项研究是一个人独立能够研究出来的,讲究的是团队合作。你要是跟这个也不和跟那个也不说话,以后人家会离你远远的,不愿意和你一起研究,你还怎么成就事业。
这个孩子非常聪明,我们进行过一个美国对于数学天才少年的测试,他的测定结果为数学天才少年。尽管他非常聪明,但是不停地出一些小事,天天跟教师生气,跟同学生气,成绩也不是很好,分数也不是很理想。我们竭力关注,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四年的时间尽可能地让他多改,最后他跟同学们能融洽相处,心胸也豁达多了。
这个孩子真的是挺有能力的,上大学就自己办了一个网站,点击率特别高,后来自己联系了一个自费的留学。大三那年,他把网站卖了,用卖网站的钱去了国外留学,还自己开了公司。现在班里同学间的联络就主要靠他,还挺活跃的。他回来就跟我赵老师长赵老师短的,跟刚到我们班时的性格完全不一样。
家长们一定要谨记,不要让孩子养成坏毛病。凡是被溺爱的孩子,最后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你越是惯着他,他越是觉得你就是可以欺负,他可以把任何火都发到你身上,并且他会完全不考虑你的感觉。
很多家长也知道不应该溺爱孩子,但是不知道怎么对孩子进行教育,我说几点,家长要记牢了:家长要抓住孩子的特点,当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时,不能责怪他,要抓住时机,家长要和老师配合,一起来教育孩子。单纯依靠任何一方都是行不通的。现在最有效可行的方法是三位一体的教育,即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来教育孩子。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大环境,我们就改变小环境,从学校从家庭着手,让他一点一点地受感染、改变。
我始终认为,教育应以学校为主导。理由是:第一,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是不可否认的,但进到学校来,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的教育更有时效性。第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经验毕竟比老师要少很多。现在一个家庭毕竟只有一个孩子,老师却面对那么多孩子,送走了那么多孩子,教育经验肯定比家长多。第三,家长对孩子的爱,感性的、本能的爱更多一些;老师对孩子的爱,更加理性,他目前所接受的教育对他将来的发展老师能够看得更清楚。有一些家长往往只看眼前,往往觉得只要学习好了,一切就好了。这其实是非常短视的观点。光学习好,在与人沟通,在待人接物,在团队合作中做不好,也一样取得不了很高的成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