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怎样做老师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 刘我风
看多了优秀家长撰写的教子心得,一直期望在书市上找到优秀教师的教育心经。终于看到《精英之门》。《精英之门》源于一次普通的采访:去年高考结束,赵大恒老师负责的北京八中“超常实验班”再次获得超常成绩:全班30名14岁的少年,只用4年就完成了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8年学习任务,其中9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其余学生全部过知名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京城各大媒体纷纷前往采访。《现代教育报》80后记者解淑萍曾经因为物理成绩不佳被老师“罚游”,后退学,采访时她惊讶于“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好的老师”,遂跟踪采访,成就了这样一部在书市上题材稀缺的作品。
赵大恒老师今年62岁,从教38年,在负责北京八中“超常实验班”前,先后在农村中学、北京214中学、北京八中普通班、实验班执教。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赵老师坚持素质育人的理念,他认为,教育质量好不好,不在于考上多少大学,而在于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上周,记者电话联系到刚刚组织学生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的赵大恒老师。
关心他人从小做起
问:汶川大地震,咱们“超常实验班”的孩子们反应怎样?
赵:捐款非常踊跃。当然,因为家庭条件不同,孩子们捐的款项也不一样。
其实我们平时抓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品德培养。一周7天,我们正常上课只有4天半,其余时间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外活动,让他们在亲历亲为中开阔眼界。譬如,组织学生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参观,体会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带领学生到陕西、山西贫苦地区参加植树活动,体验农村生活的艰辛。有一年,一个同学在一户农民家过夜,当年正赶上干旱,农民家里只能吃政府救济粮。学生体会到农民的艰苦,第二天早晨,有4个学生提出捐钱,当我问他们捐多少钱时,他们把身上仅有的50元钱全部捐出来。
问:“超常实验班”是所谓的贵族班吗?
赵:当然不是。“超常实验班”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中择优录取。有个学生,父母双下岗,班上的同学不仅捐钱让这位同学能一次不拉地参加集体活动,还动员自己的家长帮这位孩子的家长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
问:孩子们能不能把中学养成的这种关心他人的好习惯带进大学、带进社会呢?
赵:当然。我们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虽然阅历没有同年级的学生丰富,但是他们品行端正、热爱生活、通情达理、为人热情、集体荣誉感强,赢得了大学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前几届有个叫小宁的女生,上了北大。有一个星期六,下起了大雪。第二天雪停了,小宁往家里打电话,跟她妈妈说,头天雪地里还有好多打雪仗的人,现在都没有起来扫雪的。小宁自己找来一把大扫帚,硬是围着宿舍楼扫出一条路来才回家。
成才也要有平常心
问:“学习一好遮百丑”,很多人认为,能进北大的都是精英。
赵:北大的很多学生在各地高中都是遥遥领先的佼佼者,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学习一好遮百丑”,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培养。“超常班”的孩子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和自己智力差不多的同龄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他们更容易拥有一颗平常心。
问:北京八中超常班运作了多少年?因为中科大首届少年班宁铂的出家,少年班引起很多争议。很多人怀疑这种教育方式是揠苗助长。
赵:我对宁铂和大家看法有点不一样。首先,当时的大环境没有允许宁铂按照自己的兴趣转校学习天文学;其次,媒体曝光率太高,给宁铂思想上以极大的压力。另外,说不定宁铂将来就是一代高僧呢?谁能否认李叔同出家后就不是一代大师?
在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中,都有1%-3%的超常儿童。这样的孩子,上普通班级,用普通教材,按照普通进度学习,实在是浪费。北京八中的超常班创办于1985年,我们办这个班就是培养孩子的平常心,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他们不是普通中学那个差不多囊括了前三名的天才,而是超常班中的普通一员。
超常班也有学生考进中科大少年班。譬如有个叫尹希的男生,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后进了哈佛。尹希曾向我们转达过哈佛导师的一句话:“你的学校还有没有像你这样的,给我多推荐几个吧!”我理解的“这样”是指:心态正常,自我平衡能力强;求知欲旺盛,理解能力强;不受干扰,自制能力强。这也是超常班很多同学优秀品质的提炼。
因材施教创造奇迹
问:您多年执教于农村中学和城市普通中学,据我了解,您现在任教的北京八中在北京学生的口碑中是属于前五名的示范中学。在不同的中学任教,和不同的生源打交道,你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赵: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老话:因材施教。比如在农村,因为农村的孩子条件有限,视野不够开阔,我的任务就是帮他们用足课本,全力以赴帮助他们“跳农门”;普通中学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对于那些升学完全无望的学生,我就是在思想品德上下功夫,惟愿他们“成人”,不要走歪路;对于那些积极上进的学生,则适当开些小灶,希望他们尽可能进入好一些的学校;那么对超常班的学生,考大学不成问题,所以我们更注重他们人生的长远规划和人格塑造。
问:我们做学生的时候,父母把我们交给老师了,老师就成了真正的“师长”: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您有没有发现当今有的年轻教师和老一辈的教师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
赵:社会发生变化,老师的心态发生变化也应该理解。另一方面,老师不能代替家长。社会上每个人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角色,角色混淆就乱了。老师正确的做法是减少学生和家长的矛盾冲突。至于家长因为职业原因长期远离学校,在孩子教育过程当中的过失或者不当之处,老师要做家长的工作,还要背着孩子做家长的工作,要维护家长的权威性。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才可能创造奇
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