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空话(上)
(2008-06-27 15:06:56)
标签:
教育家长案例心态杂谈 |
有的老师问,怎么才能帮助家长和孩子树立自信心。
我的意见是:
第一,要解决老师的问题。老师不能以目前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是聪明还是笨,对孩子要有一个耐心的态度,要有一个等待的精神。因为孩子发展的速度不一样,有的发展慢点,有的快点,有的现阶段比较贪玩,但是一旦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很快就能追上来。
第二,老师对于学习范围不要看得太窄。学习不仅仅是学课堂上的书本知识,整个社会都是学习对象,学生周围的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都是学习的对象,都可以汲取到营养,汲取到的营养又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上产生动力。
前几届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很理想,很令老师们头疼,怎么鼓励怎么讲道理都没用,成绩就是上不去。但他动手能力特别强,这就是他的优点。当时我组织了一个课外制作小组,凡是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大家聚在一起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模型。事实上,之前我只做过小模型,像巡洋舰的模型还没做过。我就跟兴趣小组的同学说:“我这也没有图纸啊,咱们自己找吧。”
这个同学积极响应,“好,老师,咱们就自己找。”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图纸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动手制作。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个时候星期天孩子们为了做模型都不休息,或者在家里自己研究模型,或者几个同学聚在某个同学的家里一起研究,他们喜欢动手啊,不休息他们也心甘情愿,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有一天,这个学生跟我说:“同学们聚在一起,点子多,以后周末能不能都到学校做模型?”
看到这个同学兴趣这么浓,我就答应了。
有一次,我因为有事稍微来晚了一点,到学校活动室一看,孩子们都不在。我家离学校不远,学生们也都知道我家住在哪里,我心想他们是不是到我家找去了。等我回到家,嘿,这帮孩子还真是来过了,还在我门口贴了一张A4的纸,上面写着:“赵老师,我们来找你,你不在。”我用手去撕那张纸,贴得结结实实的,估计得用了半瓶胶水。
我赶紧又赶回学校,一见到他们,我就装着生气地跟他们说:“你们干的好事,给我贴那么多胶水。”但事实上,我是挺高兴的,他们到学校发现我不在,知道去我家找我,找不到我还知道想办法给我留个纸条贴在门上,告诉我情况,这说明他们想做模型的急切心情,虽然我费了很大劲才把那张纸彻底从门上刷掉。
以后在兴趣小组里,我发现这个学生动手能力确实挺强,特别投入地研究制作模型,他的学习成绩呢,还是那样,风平浪静的,连个波纹都没有。这个时候,就有老师提出来:他功课在班级相对来讲不怎么好,还成天往你的活动室跑,模型是做出来了,可也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样更会影响学习,干脆把他的课外活动停了,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把功课补上来。千万别为了做模型,让原来就很一般的成绩落到更一般。
那么,这个孩子还能继续他喜欢的模型制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