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会馆公所3会馆的功能等

标签:
文化苏州的会馆公所会馆的功能现状 |
分类: 苏州夜话 |
苏州的会馆公所3
——苏州的会馆公所及其遗存序
我楚狂人
一、苏州的会馆2
2.金阊门银胥门与会馆
苏州的会馆大多集中于阊门外山塘街、上塘街和胥门外枣市街、万年大街等商业大街,靠近运河与交通要道。一般都有大河埠,方便商船停靠。
会馆由实力商帮商帮主导,徽商、晋商、闽商等外地商帮是建设主力,所以建筑风格上往往融合地方特色与外来元素如徽派砖雕和风火墙,如晋式木构斗拱。
尽管太平天国一把大火几乎烧毁了阊门外的所有会馆,但是幸存的会馆还是以阊门最多。
3.会馆的功能
会馆兼具经济(商业规则制定)、社会(同乡救济)、文化(祭祀信仰)功能。很重要的同乡互助,即为同乡商人提供住宿、调解纠纷、联络乡谊。
正因为祭祀活动是同乡联谊的重要纽带,所以普遍为会馆重视,正如此,苏州各会馆都把娱神演出的戏台作为会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全晋会馆的完整的古戏台,成为江南古戏台的重要标本,也是全晋会馆成为中国昆曲博物馆的重要依托。潮州会馆仅存部分就是门厅和厅上的古戏台,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据我知道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古戏台。
潮州会馆在清乾隆年间一度有御驾亲临的可能,但是乾隆临时取消了。但是就是这一可能性,会馆与政治的联系也是很清楚的了。
4.会馆的现状
苏州的会馆,其保护与研究起步较晚,所以保护工作并不乐观,现存的会馆,最完整的是本世纪初迁移到中张家巷的全晋会馆,原址位于山塘街。1980年代后修复,现为苏州戏曲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所在地),是研究会馆建筑的活化石。其他有残存头进和戏台的潮州会馆,移建山塘街的汀州会馆、山塘街的冈州会馆、南显子巷的安徽会馆、基本完整的枣市街嘉应会馆等少数几所。
现在,会馆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已经得到应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