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的会馆公所2苏州会馆的简史

(2025-09-24 07:02:18)
标签:

文化

苏州的会馆公所

会馆简史

分类: 苏州夜话

苏州的会馆公所2

——苏州的会馆公所及其遗存序

 

我楚狂人

一、苏州的会馆1

我们史学界一般认为苏州的社会转型始于明朝中期,大致上就是明万历年间。但是我认为可能更早,应该是在南宋已经起步。我的依据是,苏州的民间崇拜大多始于南宋初期,当然,更早的肯定有,但是被狄仁杰尽毁。而逃过汤斌禁毁的多是打着忠孝旗号的。如猛将崇拜、总管崇拜、周孝子崇拜、周王崇拜,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民间崇拜带有行业或地方色彩?如猛将崇拜,明显带有船民公会的色彩,周孝子崇拜是常熟的地方保护神,而周王更是浙江衢州的保护神。而苏州的周王庙明显就是浙江衢州商人的会馆雏形。到了元朝,海禁松弛,苏州的海外贸易兴起,实际上,沈万三就是海外贸易的巨头。明朝开国,中断了这一历史进程,明中期只不过是重新启动了苏州的社会转型而已。而苏州的会馆公所的出现,就是顺应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1.苏州会馆的简史

苏州会馆发展史是中国明清时期商业经济与移民文化的重要缩影,其兴衰与江南地区的经济繁荣、移民流动及行业组织发展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明代初期(14-15世纪),苏州尽管已是全国经济中心之一,丝绸、纺织、手工业发达,吸引大量外地商贾聚集。但早期会馆尚未成型,多为临时性同乡或同业聚会场所。明中期(约16世纪),苏州出现了一些服务于外地商人的临时性同乡组织,如徽商、晋商的聚会点,但尚未形成固定建筑。

苏州的会馆的正式形成在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

明万历年间(1573-1620:苏州商业进一步繁荣,外地商帮(如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在苏设立固定会馆,兼具同乡联谊与商业协作功能。

康熙至乾隆时期(1661-1795),苏州成为全国商业枢纽,会馆数量激增。据记载,清中期苏州有会馆、公所超200所,其中多数为外省商帮所建。

典型代表如:

徽商会馆:如徽郡会馆(位于阊门外山塘街),由安徽商人建立,服务于徽州盐商、典当商等。

山陕会馆:山西、陕西商人联合设立,多经营钱庄、布匹贸易。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占苏州,大量会馆损毁(如阊门一带会馆几乎全毁)。苏州的大量资本流向上海,这是苏州与上海城市地位易位的开始。

19世纪末,上海开埠后取代苏州成为贸易中心,苏州商业地位下降,会馆功能弱化。

清末(1900年代后),清政府推行新政,鼓励工商业现代化,部分会馆改为商会或同业公会。

民国时期(1912年后),苏州会馆逐渐失去传统功能,少数保留为同乡联谊场所。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会馆、公所大多解散或转为他用(如学校、工厂)。如潮州会馆为市五中一部分,冈州会馆办山塘小学。三山会馆办了肥皂厂、橡胶厂。

部分会馆建筑因城市改造被拆除,少数幸存如全晋会馆、安徽会馆、嘉应会馆,有的部分幸存,如潮州会馆、冈州会馆(岭南会馆),有的易地保护,如汀州会馆。现在保存下来的会馆并不多。

苏州会馆的发展史,本质上是江南商业文明与移民文化互动的产物。从明代的同乡聚会点到清代的商业垄断组织,再到近代的转型与衰落,会馆见证了苏州从“天下四聚”之一到近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全过程。如今,留存至今的会馆建筑(如全晋会馆)成为研究中国商业史与社会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苏州的会馆公所2苏州会馆的简史
山塘街岭南会馆,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苏州的会馆公所2苏州会馆的简史

苏州的会馆公所2苏州会馆的简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