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少林3演说少林——六根不净

标签:
文化少林演说名缰利索 |
分类: 乱弹 |
闲说少林3
我楚狂人
三、演说少林——六根不净
忽然想到了金庸,我以为,这位老先生不喜欢佛教。且不说金庸笔下的藏传佛教基本上等同于反派——谁叫八思巴的弟子杨涟真迦在江南干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让金庸记恨——如金轮法王,就是一个邪派江湖人物。最出名的鸠摩智,其佛学知识当时难有其匹,但是痴嗔贪样样占全。再说少林僧,白受七伤拳的空见神僧是傻子,“三渡”是冷血杀手,而最近被人拿来与释永信类比的少林方丈玄慈,说到底就是名利场中的伪君子。看不见真和尚。虚竹算不算?他真信佛,但是他就在万花丛中,很讽刺。
其实,少林寺向来就是名利场。北魏是皇家寺院,唐代初年,十二棍僧被封为大将军,如今碑石还在少林寺,引以为荣。少林寺禅宗的“法嗣”传承,太过世俗化了,难怪后世净土宗印光法师要坚决取消佛家的传承制度。而上座神秀与六祖慧能的争位,武则天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少林寺,真的没有名利心吗?
少林寺立雪亭的故事是这样的: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神光(僧惠可)和尚从洛阳香山寺来到少林寺拜访达摩,一心想得到祖师的真传。原来达摩自印度带来一袭棉袈裟,一个盛饭的钵盂,那是佛法真传的凭证。没有达到境界被充分认可的信徒,不会得到这两件宝。神光全心向道,欲获衣钵,意志坚定。但是达摩只自顾默然面壁,并不理会。神光站立祖师门外,肃然不动。他从白日站到黑夜。时值天降大雪,积雪没膝,天明时仍未被允入室。为示求道之诚,神光将自己左臂砍下。达摩开口了,问他“如此做甚?”神光虔敬地答道:“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众!”达摩见他心诚,可传衣钵,便唤他入室传道,并赐他法名“慧可”。由于达摩为禅宗祖师,后世称为一祖,慧可为直授传法弟子,史称二祖。达摩为弟子熟讲《楞伽经》,佛法广弘。他临死把袈裟和食钵传给慧可,说:“从前如来为了正法统,把这件法衣作为信物,辗转传授以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慧可跪受。
请问,名与实这里占比例几何?
于是,木棉袈裟就成为“法嗣”的依据。六祖慧能,终于演出了木棉袈裟传奇。
自达摩之后,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等六代相传,得木棉袈裟者即是禅宗祖师,更隐隐然是东土大乘佛教的宗主,所以在东土佛教历史上就时有佛教徒争夺祖师袈裟的逸闻传出。唐龙朔元年,惠能于湖北黄梅东山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处得法,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之后就携带五祖所授法信衣钵南归,至大庾岭时,东山寺僧惠明来追夺衣钵,六祖坦然赠予,惠明反而不敢受,于是六祖为惠明说法,惠明言下大悟,成为由六祖点化的第一位高僧。唐先天二年八月,六祖于家乡新州国恩寺中入灭,同年真身入龛迁奉韶州宝林寺;由于六祖之后没有再传衣钵,因此就没有佛教禅宗认定的七祖,六祖所持袈裟去向成谜,由此后世对于这个问题就展开了各种各样的说法。
上座神秀靠着武则天支持,掌控了少林寺,贵为帝师,寿登百岁,但是就是没有被承认是禅宗正统——他没有衣钵。
这就是“衣钵传人”这个成语的由来。请问,这与世俗的传国玉玺是不是太雷同了。
少林寺,如何看待名利?钦佩六祖,他终止了衣钵传授,斩断了名缰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