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说苏轼诗31苏轼诗的影响

(2025-06-25 07:16:15)
标签:

文化

苏轼诗

诗画相通

后世影响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浅说苏轼诗31

——读苏札记之十七

 

我楚狂人

九、苏轼的诗画相通

苏轼首创诗画相通理论,表现在苏轼对王维诗的鉴赏中。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我的老师吴企明教授从多年研究题画诗入手,构建了自己的“诗画融通轮”的理论架构。我以为这是诗论的一大创见。

苏轼用自己的诗作践行自己的“诗画相通”的艺术观。如: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简析: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美味的河豚鱼,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桃花、水鸭、蒌蒿、河豚等这些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描绘出一幅闲适自然的美丽春景图,抒发了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这首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画面感十足,这就是他诗画相通艺术观点的践行。当然,这与苏轼诗画兼精的玉树素养有关。苏轼诗大诗人,又是有成就的画家,苏轼画是文人画重要的阶段性标志人物之一。这个问题以后专门说。苏轼诗画相通正是来自于他的艺术素养。

十、苏轼诗对后世的影响(兼说宋诗的历史地位)

我曾经说过,诗至杜甫,已臻大城,后人难以脱其藩篱。但是宋诗能于唐诗外别开生面,苏轼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他才力大,学问高,可完全不受成规的束缚,将作文的方法用之于作诗而获得成功。他的诗有“东坡体”之称,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议论博辩,滔滔莽莽而才气纵横,既有出法度中的新意和豪放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

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的诗,清新豪健,语意超妙,如天地奇观,于境无所不收,于情无所不畅。论者以为苏轼诗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是文体的融合与创新。苏轼在诗词创作中倡导“以文为诗”,将散文的流畅与自由融入到诗词中,打破了传统诗词的束缚。这一理念为后世文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得诗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他认为诗与词同源,强调两者在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上的一致性,这为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是关注社会现实。这是杜甫白居易的精神,也是所有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共同的精神。苏轼的诗词作品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关注现实的精神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励他们在作品中反映社会问题,表达对民生的关切。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也在思想上引导了后世文人的创作方向。

再次是艺术手法的极致追求。苏轼在诗词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他的创作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打破了传统诗词的局限,使得诗歌与绘画艺术相互交融。这种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对后世文人的描绘技巧和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苏轼是天才型诗人,天才型诗人是难以复制的,他的儿子“小东坡”苏过不是第二个苏轼,他的弟子黄庭坚、秦观尽管成就很高,也不是第二个苏轼。历史上不会再有第二个苏轼。正如不会再有第二个李白一样。天才注定是孤独的。

浅说苏轼诗31苏轼诗的影响
虎丘,下同。苏轼在此留诗甚多。
浅说苏轼诗31苏轼诗的影响

浅说苏轼诗31苏轼诗的影响

浅说苏轼诗31苏轼诗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