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苏轼诗30苏轼的情诗

标签:
文化苏轼诗情诗朝云六如亭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浅说苏轼诗30
——读苏札记之十七
我楚狂人
八、苏轼的情诗
我读苏轼,总觉得苏轼感情上多少有点粗线条。但是并不乏细腻的感情表达。人们提及苏轼的情感表达,首先会想到他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然而他的情感诗作同样动人。
朝云是最后一位陪伴在苏轼身边的女人,也是最懂苏轼的人,朝云是惠州苏轼的生活依仗,也是精神伙伴。但是朝云永远留在了惠州。朝云之死对晚年苏轼而言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苏轼在惠州给朝云写了好几首诗,有相濡以沫的温馨,也有生离死别的痛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几首诗。
《朝云诗》
不似杨柳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简析:
首联,苏轼赞美朝云没有像白居易的小妾杨柳腰小蛮(按:实际上是白居易年老,主动放小妾离开的。有人说这是指白居易另一小妾樊素。)离开了垂老的白居易,而是像樊通德陪伴刘伶元终身。晋人刘伶元在年老时曾得一名叫做樊通德的小妾,二人情笃意深,并经常谈诗论赋,议古说今,时人就称二人为“刘樊双修”。
颔联,写朝云开始修佛。
颈联,写朝云开始了修行的新生活。
尾联,希望与朝云成为神仙眷侣。我想,苏轼在朝云病故后,是不忍心再读此诗的。
全诗写来精致工稳,款款深情。
再看送给朝云的生日诗。
王氏生日致语口号
人中五日,知织女之暂来;海上三年,喜花枝之未老。事协紫衔之梦,欢倾白发之儿。好人相逢,一杯径醉。伏以某人女郎,苍梧仙裔,南海贡馀。怜谢端之早孤,潜炊相助;叹张镐之没兴,遇酒辄欢。采杨梅而朝飞,擘青莲而暮返。长新玉女之年貌,未厌金膏之扫除。万里乘桴,已慕仲尼而航海;五丝绣凤,将从老子以俱仙。东坡居士,樽俎千峰,笙簧万籁。聊设三山之汤饼,共倾九酝之仙醪。寻香而来,苒天风之引步;此兴不浅,炯江月之升楼。
罗浮山下已三春,松笋穿阶昼掩门。
太白犹逃水仙洞,紫箫来问玉华君。
天容水色聊同夜,发泽肤光自鉴人。
万户春风为子寿,坐看沧海起扬尘。
简析:
“口号”,前赋后诗,十分正式。先看小序,苏轼用赋体作序,对朝云进行了隆重的祝贺。携手携手岭表,生活的情趣不减。通篇对骈,文采飞扬。
再看诗,七言律诗。
首联,流放惠州三年(实际上两年多一点),生活简朴而清静。
颔联,水仙洞:李白曾隐居的庐山洞穴。紫箫:紫玉箫,这是“吹箫引凤”的神仙典故。玉华君,道教中的仙人玉华子,此处借指友人。这两句诗说自己夫妇隐居了,但是还是有同道中人来访。
颈联,夫妇相慰,朝云容颜不减。
尾联,是祝寿套语,天地同寿。
全诗看来,苏轼对朝云的爱意可以感受。
但是,仅仅两个月,这个美丽的年轻女人,病死了。
朝云病重的那几天,苏轼前去看望,(按:朝云染“时疫”,是传染病,他们分房隔离了)写下一首词《三部乐》记录了两人见面的情形:
美人如月。乍见掩暮云,更增妍绝。算应无恨,安用阴晴圆缺。娇甚空只成愁,待下床又懒,未语先咽。数日不来,落尽一庭红叶。今朝置酒强起,问为谁减动,一分香雪。何事散花却病,维摩无疾。却低眉、惨然不答。唱金缕、一声怨切。堪折便折。且惜取、年少花发(花开,非头发之发)。
简析:
通篇怜惜,通篇安抚。苏轼说,你还是那样年轻貌美。只是偶然小病,会很快好起来的。但是朝云死了,苏轼的心碎了。
苏轼把朝云安葬在惠州城西丰湖,他把丰湖改名为西湖,把安葬朝云的小山取名为孤山,与杭州西湖边的小山同名。苏轼是希望杭州美人朝云能够魂归故里。苏轼建六如亭纪念朝云,撰联云:“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为王朝云撰写了墓志铭,并写下《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悼朝云》等诗词。
悼朝云诗(并引)
绍圣元年十一月,戏作《朝云诗》。三年七月五日,朝云病亡于惠州,葬之栖禅寺松林中东南,直大圣塔。予既铭其墓,且和前诗以自解。朝云始不识字,晚忽学书,粗有楷法。盖尝従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而绝。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简析:
小序叙述了朝云之死,突出了朝云临终的佛缘。这首七言律诗写来深沉徐缓。
首联,是说朝云太出色了,才会早亡。
颔联,无能救治,只能无奈送一卷佛经。“小乘禅”一语叫人不解。朝云明明临终诵《金刚经》,这是大乘教最著名的佛经,怎么成为小乘禅了?我有点怀疑苏轼到底是不是懂佛?
颈联,今生似乎是来患前世债的,那么还有来生缘吗?
尾联,你安卧在洁净的竹根边,夜夜听塔中仙人讲经说法吧。
朝云死了,苏轼的心也死了。
苏轼的惠州朝云诗,实际上就是苏轼自己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