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苏轼诗29苏轼的学道诗

标签:
文化苏轼诗学道诗罗浮山抱朴子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浅说苏轼诗29
——读苏札记之十七
我楚狂人
六、苏轼的仙佛诗2
(二)苏轼的学道诗
苏轼仰慕抱朴子,作诗表达了他的仰慕之情,
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
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
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朱明。(刘梦得有诗,记罗浮夜半见日事:“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山有二石楼。今延祥寺在南楼下,朱明洞在冲虚观后,云是蓬莱第七洞天。)
东坡之师抱仆老,真契早已交前生。
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归耕。
道华亦尝啖一枣,(唐永乐道士侯道华,窃食邓天师药仙去。永乐有无核枣,人不可得,道华独得之。予在岐下,亦尝得食一枚。)
契虚正欲仇三彭。(唐僧契虚,遇人导游稚川仙府。真人问曰:汝绝三彭之仇乎?契虚不能答。)
铁桥石柱连空横,(山有铁桥石柱,人罕至者。)
杖藜欲趁飞猱轻。
云溪夜逢喑虎伏,(山有哑虎巡山。)
斗坛画出铜龙狞。(冲虚观后有朱真人朝斗坛,近于坛上获铜龙六、铜鱼一。)
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
近者戏作凌云赋,笔势仿佛离骚经。
负书従我盍归去,群仙正草新宫铭。
汝应奴隶蔡少霞,我亦季孟山玄卿。(唐有梦书《新宫铭》者,云紫阳真人山玄卿撰,其略曰:良常西麓原泽东泄,新宫宏宏,崇轩献献(按:这是所有看得到的文本都是这样,也都质疑,“献献”实不可解,或许可以理解为“献”的一种字义,“表现”,整句解释为高大的轩室一一显露)。又有蔡少霞者,梦人遣书碑,略曰,公昔乘鱼车,今履瑞云,躅空仰涂,绮辂轮囷。其末题云,五云书阁吏蔡少霞书。还须略报老同叔,赢粮万里寻初平。子由一字同叔。)
【按】这首诗在网上流传很广,但是由于送到网上的朋友不懂苏轼喜欢给自己的诗加“夹行注”,把原诗和夹行注眉毛胡子一把抓,弄得读者看不懂了。我这里重新排一下,我想能解决阅读的问题了。其实苏轼给自己的诗加“夹行注”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如苏轼的《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就让卢熊著《苏州府志》的时候误解,造成了流传至今的误传。这里就不展开了。这首诗是苏轼写给陪伴南下的小儿子苏过的。苏轼有三子(按:在黄州得到了第四子,但是在赴汝州途中夭折,因此苏轼也就没有到汝州上任),长子苏迈,忠厚踏实,为人稳重。次子苏迨,自幼体弱多病,不良于行。三子苏过(1073-1123年),字叔党。苏轼这一次南下惠州,再贬儋州,直至赦免北归,苏过始终陪伴。苏过是苏轼三子中才华最出众的一个,其性格也最像苏轼。苏过善书画,能文辞,风格多类苏轼,时称“小东坡”。苏轼曾称其诗“殆咄咄,逼老人”。这一首七言长诗,与上面的《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并引)》风格迥异,《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并引)》质朴少华饰,更重理性的思考。而这一首则是充满了热情,烂漫华美,想落天外,天马行空,把苏轼诗浪漫的一面完全表露出来了。读此诗,如见太白重生。全诗把罗浮山当做仙境,这里充满了神仙故事。作者陶醉其间,自己已经成为罗浮仙人的一员。由于已经有了苏轼自己的夹行注,我就不一一解说这些罗浮仙人了。请注意这一句:“东坡之师抱仆老,真契早已交前生。”苏轼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修道人”,而抱朴子就是前世自己认定的精神引路人。苏轼早年就习练道家导引功,有成,还教会了弟弟苏辙和儿子苏迨。苏轼与道家早就有缘。所以苏轼学佛只是“客串”,修道才是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