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苏轼诗24雅集诗之虎丘雅集垂虹桥雅集

标签:
文化苏轼诗雅集诗虎丘雅集垂虹桥雅集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浅说苏轼诗24
——读苏札记之十七
我楚狂人
五、苏轼的酬答诗5
2.雅集诗1
苏轼是文坛领袖,参加的雅集难以计数,所以他的雅集诗也就特别多。这里举两个例子,都是在苏州的雅集。来看看苏轼的雅集诗。
其一,虎丘雅集。
苏轼在任职杭州通判时,经常在杭州和周边游历,苏州虎丘就是他喜欢的地方。多次游览虎丘,他与虎丘寺长老智通结下了深厚友谊,此后保持通信达十几年,从密州到黄州,再到杭州。(书信见我的前文《佛道对苏轼的争取》)苏轼在虎丘留下了与友人的唱和诗。有趣的是,还因为一句“夹行注”引起了误解。这些诗和相关事件,请参见我的前文《苏轼与苏州》,这里就不重复了。
其二,垂虹桥雅集。
苏轼两次任职杭州,两次在苏州吴江名胜垂虹桥雅集,留下了千古美谈。
第一次垂虹桥雅集,是在熙宁七年(1074)苏轼离任杭州通判,赴任密州知州之际,有人为他送行。当时的杭州知州杨元素与苏轼的关系也很好,苏轼调任密州的时候,杨素相约老词人张先、友人陈令举一路送行,先送到湖州,会见苏轼好友湖州知州李常,继而李常和湖州另一友人刘孝叔又一起随船送到吴江垂虹桥,雅集之后作别。夜半月出,六人置酒垂虹亭上,酒酣之际,吟咏诗词以尽兴。
当时座中最年长者为张先,已经八十五岁,而苏轼最年轻,三十八岁。苏轼有短文纪其事。东坡云:“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予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
定风波令
张先〔宋代〕
李公择二学士、陈令举贤良般涉调
西阁名臣奉诏行。南床吏部锦衣荣。中有瀛仙宾与主。相遇。平津选首更神清。
溪上玉楼同宴喜。欢醉。对堤杯叶惜秋英。尽道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旁有老人星。
没有查到苏轼在这一次雅集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