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评析3(京津沪卷)

(2025-06-12 07:26:36)
标签:

教育

高考作文

京津沪卷

评析

分类: 写作杂谈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评析3

 

我楚狂人

三、北京卷作文题评析

作文题: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学校国学社拟邀请一名学者来校做题为古人的修身观的讲座,请你给社团公众号写一段关于讲座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来听。要求:语言得体,有吸引力。

2)教师节到来之际,班级准备开一次班会,为老师们颁奖,请你参与奖项设计。你最想设计一个什么奖,为什么?要求:写出该奖项的名称;言之成理,条理清晰。

3)请以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评析:

北京卷坚持多年大小两作,而且小作坚持多年考实用文体,这实在是难能可贵。这让我联想起欧阳修主持科考,倡导实用文体的故事。这是有深远意义的。更可贵的是北京的“微写作”一直在与时俱进,跟上了网络时代写作的脚步,而不是停步于传统意义的应用文。

今年还是三选一,第一个是广告语,给了主题,很有网络时代的写作特点。第二个给老师的颁奖词,这很有新时代师生关系的特色。实际上也是一次学生对新时代老师的“民意测验”。本世纪初,我曾经被学生自发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让我激动至今。第三个是小诗,这也是北京卷的特色,北京卷从来不回避学生写诗。有意思的是题目“轻”。轻松、轻快、轻柔,都是轻。轻声细语,小心轻放,似乎离开现代人渐远。岂不知这恰巧是一种修养的自然流露。忽然想到了多年前在扬州新华中学看到的一则宣传语: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放东西轻轻。我驻足赞叹,这才是教育!

至于举重若轻,这是一种境界;“五岳倒为轻”,这是一种气概。这已经跳出了一般轻重的概念。真是一个好题目。

试做一题:

陌上柳绵似有痕,长沟流月去无声。不见羚羊挂角处,心无一物何沾尘。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运动员在中长跑时会出现极点反应:呼吸艰难,四肢乏力。但通过调整节奏、激发斗志,越过极点后,身体会重获活力,奔跑会进入新阶段。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第二次呼吸。其实,很多领域都存在类似现象。

请以“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在闪耀,如比赛记分牌、新年倒计时、车站电子时刻表、智能家电显示屏等。数字闪耀之时,可能是激动的时刻,可能是收获的见证,也可能是幸福的日常……

请以“当数字闪耀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评析:

北京卷是全国唯一“抵制”话题作文的试卷,从来不搞“自选文体”,坚持明确要求确定的文体。也是唯一的坚持每年给一个记叙文题目,反对议论文一统天下。今年的题型没有变化。

议论文“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实际上就是突破极限的问题,可说的就很多了。而记叙文“当数字闪耀时”,很有时代气息。

北京卷,审题没有难度,题意很显豁。北京卷既然多年强调文体,那就要注意文体要纯。

四、上海卷作文题评析

写作  70

有学者用“专”“转”“传”概括当下三类文章:“专”指专业文章;“转”指被转发的通俗文章;“传”指获得广泛传播的佳作,甚至是传世文章。他提出,专业文章可以变成被转发的通俗文章,而面对大量“转”文,读者又不免期待可传世的文章。

由“专”到“传”,必定要经过“转”吗?请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评析:

我一向很欣赏上海的作文高考题,确实出现过很多精彩的题目。但是今年的上海卷作文题我并不看好。网上很多人以为这是今年最难写的作文题,这或许是事实。我不看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是,审题有难度,很多考生会有点懵。因为这不接地气,与高中学生的生活距离太远。高中主要还是学习的阶段,这个题目给大学毕业生写比较合适。其次,三个字的解读本身可以商榷,重点是“转”。我们今天的科技论文,其衡量标准之一,就是高水准刊物的“高引用率”。而“高引用率”既是“转”也是“传”。既是国内的文科论文,也以被《人大附印资料》收录为荣。所以这个“转”说成是通俗文章,大不妥。至于,有人把这三个字附会成“经、传、注”更是大谬,没有相似性。

这个题目只能写议论文了。今年的上海卷作文题,有点叫人失望。

五、天津卷作文题评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车轮的辐条一根一根,向心辏集,连接起居于中心的轮毂。辐集而轮运,劲直的辐条汇聚于轮毂,车轮支撑起载重的车辆,滚滚向前。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评析:

天津卷作文题一贯的四平八稳,审题没有难度,就是向心力的问题,在今天这个真假信息泛滥,容易迷乱的时代,如何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至关紧要。唱响主旋律,这是天津卷作文题的一贯传统。从问题选择来看,还是适合写议论文。论点难分高下,关键在有没有好的论据了。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评析3(京津沪卷)
滁州醉翁亭,下同。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评析3(京津沪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