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评析2(全国二卷)

标签:
教育高考作文全国二卷评析 |
分类: 写作杂谈 |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评析2
我楚狂人
二、全国二卷作文题评析
(使用省份:海南、重庆、辽宁、黑龙江、吉林、甘肃、贵州、广西、云南、山西、四川、陕西、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评析:
这是一个很有点浪漫色彩的作文题,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从题型来看,还是新材料作文,但是更像是话题作文。结合全国一卷作文题,近期的全国卷似乎有点话题作文“回潮”的意味。
这道题审题有一个小陷阱,那就是,前面的材料都是在说梦,但是结句却是“赠予别人梦”,这是这道题的落脚点。如果考生只谈梦,而不落到“赠予”,是不是就偏了。
梦是陆离光怪的,梦有好梦、噩梦、乱梦。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这是对美好生活情趣的追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我欲因之梦吴越”,是对“诗与远方”的追求;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铁马冰河入梦来”,是对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追求,大致上都可以归入好梦。这样才有了“题眼”的“赠予”,如果把噩梦赠予,那么就是设计陷害,除非是仇敌。
那么,怎样理解“赠予”?可以是转嫁,可以是承接。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我国的“一带一路”,这是把“中国梦”赠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营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这里切入,最容易的是议论文。如果有好的题材,写小故事就更好了。
其次,容易联想的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老师对学生的传授,师傅对弟子的耳提面命。只不过这道题的提法似乎有点“科幻”。这就需要有点创新思维了。
这个作文题,写议论文似乎吃力不讨好,可以成文,但是不易出色。如果写记叙文呢?我有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同事,一个出色的历史老师。他自己读书不倦,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他教出了一位考了全省历史单科第一的学生,这份试卷被复印分发全省教研室,视为范卷。我那位同事盯着该生,一定要报考南大历史系,这是他一辈子的梦。他希望自己的梦转嫁给自己的学生。如果我们能把这样类似的故事写成记叙文,甚至微型小说,是不是很感人。
但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特别是高三应试阶段的作文教学,往往忽视记叙性文体的教学,这个作文题,是不是给我们一线教师敲了一记警钟?
不过,这个题目很容易让一些沉迷网络小说的考生落入胡编乱造,这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