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日有感

标签:
文化博物馆日锦溪杰出人物馆 |
分类: 姑苏风光 |
博物馆日有感
我楚狂人
今年5月17日,苏州考古博物馆讲正式开馆。我开始很奇怪,5月17日是什么好日子?后来才醒悟,这是博物馆日。选择在这个日子新博物馆开馆,很有点仪式感。
国际博物馆日正日为5月18日,活动时间是5月17日至19日三天,这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苏州考古博物馆的建立,标志着苏州近年来考古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选择在国际博物馆日开馆,意义非凡。
国运昌则文化昌,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就是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带来文化昌盛的一个标志。曾经苏州只有一个博物馆,也就是寄宿在忠王府的市博物馆。这已经是全国地级市中少见的博物馆,地级市以下是没有博物馆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曾经合作过的廖志豪先生在苏州文庙筹建苏州市碑刻博物馆,当时还是稀罕事。好奇的我还专程去文庙碑刻博物馆筹建处拜访廖志豪先生。不料这只是一个开端,很快的苏州民俗博物馆在狮子林旁开馆,苏州的更多大小博物馆应运而生。其中很叫人欣喜的是昆山锦溪镇建设“博物馆之乡”。本世纪初,初成规模,拥有小型博物馆十几处,蔚为大观。
锦溪镇原名陈墓,陈墓这个地名使用了八百多年。我离开大学校园之初就在陈墓中学任教,连续任教十四年多。说陈墓是我的第二故乡绝不为过。所以,陈墓建设博物馆之乡,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在陈墓众多的小博物馆中最让我关注的是古砖瓦博物馆和锦溪杰出人物馆。
锦溪古砖瓦博物馆极具地方特色,是大东厂古砖瓦陈列室的传承。锦溪是砖瓦之乡,向来号称“三十六顶桥,七十二只窑”。前辈大东厂龚竹钰书记醉心古砖瓦收藏,出差遇到古砖瓦总是背回来。他的翁方纲款识的铜雀台瓦砚台弥足珍贵,我曾经有幸观赏。馆中收藏的海公祠脊瓦的铭文落实了我对陈墓海公祠的考证。
锦溪没有足够号召力的历史名人,如千灯的顾炎武、同里的金松岑、陈去病、甪直的陆龟蒙、黎里的柳亚子、张应春。但是陈墓也是人才辈出的人文荟萃地。锦溪有幸有一个有心人陆宜泰,他醉心地方掌故,而且治学严谨,为了一个人名的落实,他可以考证十几年。他是陈墓地方掌故的活字典。他协助发现了陈墓仅存的地方志,即乾隆稿本《陈墓镇志》;他整理了国宝顾炎武手稿《天下郡国利病书》抗战期间的保护过程;他整理了他们“水东陆氏”的历史。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锦溪杰出人物馆自2003年开馆至今已经二十多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一直以为,博物馆不应该仅仅是资料库,还应该是研究中心。如敦煌石窟和敦煌研究院是一个整体。只有两者结合,才是完整的敦煌文化。陆宜泰先生是资料的发现者,也是研究者。这条路是走对了。问题是,后继有人吗?文化是需要传承的。
锦溪杰出人物馆,应该是属于“乡贤馆”一类,镇一级的乡贤馆,我还没有看见第二家。这是一种首创,这或是地方文化建设深化的一个尝试。这样的文化标本值得保护。听说最近锦溪杰出人物馆在整修升级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衷心希望早日得到解决。
国际博物馆日,我愿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蓬勃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