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僧道对苏轼的“争缺11佛教在北宋的处境

(2025-04-23 07:19:34)
标签:

文化

苏轼

僧道

佛教在北宋的处境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僧道对苏轼的“争取”11

——读苏札记之附文二

 

我楚狂人

三、关于苏轼与僧道的思考3

 

2.佛教在北宋的处境

与道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佛教在北宋的处境有点尴尬,甚至有点苦苦求生的境况。

其一,周世宗灭佛。

北宋开国之前,佛教刚刚经历了北周世宗柴荣“灭佛”的大劫难。后周世宗柴荣实施的一系列打压、排斥佛教的政策。

周世宗即位未几即下令破除佛教,禁止私自出家,废除无敕额之寺院三万余所,收购佛像铸钱,佛经章疏大半散佚。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五月,周世宗昭告天下,非敕赐寺额者皆废之,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排斥佛教的政策。拉开了灭佛运动的序幕。对于灭佛运动的过程,《新五代史》一笔带过,甲戌,大毁佛寺,禁民亲无侍养而为僧尼及私自度者。但是《旧五代史》则记述颇丰,将周世宗的诏令大段录用。周世宗灭佛的原因,规定的办法甚至处罚的尺度,都一一记录在案。后周显德二年,所存寺院凡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

北周世宗灭佛,说他“性不喜佛教”,肤浅了。从政治上来说,这是因为五代的几个沙陀族政权,都信佛。而周世宗是汉族,需要在宗教信仰上有区分度。从经济上来说,周世宗有统一全国的雄心,需要大量资金,而佛寺长期以来集聚了大量社会资金,富可敌国,正好可以取用。而禁毁佛寺可以释放出大量劳动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又有了大量兵源储备。所以正是五代佛寺的过度膨胀,造成了周世宗灭佛势在必行。

周世宗灭佛,让佛教跌入谷底。幸好禅宗临济宗的崛起让佛教延续。

其二,宋徽宗要求佛教徒改做道士。

佛教始终没有得到北宋王朝的官方支持,“敕建”制度始终没有放宽。到了宋徽宗时期,又一次打击佛教。宋徽宗下令所有和尚改做道士。

徽宗时,因皇帝特别重视道教,任用道士林灵素等,对佛教采取过许多压制性措施。令僧人改做道士,改变佛、菩萨和僧、尼的称谓,以及改变僧人的服饰和礼仪等。但这种情形并没有持续太久,林灵素被逐,所有诏令作废,因此对佛、道关系并未产生太大影响。

宋徽宗提倡学习道经,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后根据宣和殿大学士蔡攸的建议,将《亢桑子》、《文子》列入国子学,与《庄》、《列》并行。又依儒学贡士法,学道之士可通过考试升为贡士,到京入辟雍学习,然后每三年参加“大比”,殿试合格者即为有道之士,可授予道官、道职。从徽宗所采取的这些措施看,其目的是使儒、道合一,在一系列的政令下,很快就收到成效。到宣和二年(1120)国家下令罢道学,以儒道合而为一,不必别置道学也。又诏复寺院额,诏复佛号,德士复为僧。

太有趣的是,这个道士林灵素据说原来是苏轼的书童。待考。高俅是苏轼的跟班,林灵素是苏轼的书童,有趣。

僧道对苏轼的“争缺11佛教在北宋的处境
惠州合江楼今貌,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僧道对苏轼的“争缺11佛教在北宋的处境

僧道对苏轼的“争缺11佛教在北宋的处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