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341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僧道对苏轼的“争缺7苏轼与维琳

(2025-04-19 07:39:34)
标签:

文化

苏轼

僧道

苏轼与维琳

小乘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僧道对苏轼的“争取”7

——读苏札记之附文二

 

我楚狂人

二、苏轼与佛5

4.苏轼与维琳

维琳禅师,是苏轼任职杭州结识的佛门朋友。

释维琳(?~一一一九),号无畏禅师,俗姓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住湖州铜山院(《东堂集》卷九《湖州铜山无畏庵记》)。神宗熙宁中,苏轼通判杭州时请住径山。徽宗建中靖国初住隆教院(《永乐大典》卷二二八二引《馀英志》)。宣和元年,崇右道教,诏僧为德士,维琳不受命,聚徒说偈而逝。事见《吴兴诗存》二集卷一四。

从维琳的经历及其传奇的圆寂,可见维琳是一位信念坚定的和尚。

维琳与苏轼在杭州交往很多,但是维琳与苏轼的交往,最著名的还是对苏轼的临终送行。这件事,前面说过,为了叙述完整,我还是转录一下:

维琳是东坡在杭州任职时结交的方外之友,此时从浙东德清专程前来探病。七月二十六日,维琳与东坡用偈语交谈,东坡的偈中说:“平生笑摩什,神咒真浪出。”维琳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东坡又在纸上写道:“昔鸠摩罗什病亟,出西域神咒,三番令弟子诵以免难,不及事而终。”意即死生有命,不必借助宗教的神秘力量来延长生命。到了二十八日,东坡自觉病重,便要求沐浴,并换上朝衣,从容地等待死神的降临。宋人傅藻《东坡纪年录》记载说,弥留之际,东坡的听觉和视觉逐渐失去,维琳凑在东坡耳旁大声说:“端明宜勿忘!”东坡回答说:“西方不无,但个里著力不得。”钱世雄又说:“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须著力。”东坡说:“著力即差。”说完就咽气了。

这里的“著力”实际上就是“皈依”,但是苏轼拒绝了。苏轼精研佛学,但是他至死拒绝成为佛教徒。

5.苏轼与小乘

最叫人费解的是苏轼对佛学的理解有点叫人摸不着头脑,其主要表现就在于他对“小乘”的认识。苏轼结识的和尚都是禅宗和尚,参寥、佛印、智通、守钦、维琳都是禅宗和尚。事实上,在苏轼的时代,中土佛学基本上就是禅宗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土佛学,在唐代后期已经是大乘教的一统天下了,为什么“小乘”会在苏轼的脑子里扎根?

请看以下事实: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并引)》其一中末句:“我是小乘僧”。对着禅僧说自己是“小乘僧”什么意思?

《悼朝云》诗第四句:“赠行惟有小乘禅”。朝云临终明明诵的是《金刚经》,说是“小乘禅”,什么意思?《金刚经》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小乘教,即小乘佛教,"小乘教法",略称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缘觉乘的统称。

里面的“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像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

小乘法门,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公元前一世纪开始经过马鸣、龙树的宗教改革,大乘佛教超过小乘成为佛教主流。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的相应梵语是“Mahayana”,是大的车乘之意。

传达摩西来,初到东土曾赞叹“东土神州,好一派大乘气象。”中国汉地佛教,自隋唐以来,一直即以大乘佛教为主。汉传佛教也事实上成为大乘佛教的主要发展与承传者,并弘扬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世界各地。到近代,学界一般将大乘佛教专指汉传佛教。

所以,我以为,苏轼其实学佛并不认真,他只是吸取其中的某些思想营养而已。他并不懂得小乘与大乘的区别,他以为小乘就是佛教。所以犯了忌讳也不自知。看来,佛印、维琳是白化力气了。

僧道对苏轼的“争缺7苏轼与维琳
苏轼逝世地常州藤花古馆今貌,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僧道对苏轼的“争缺7苏轼与维琳

僧道对苏轼的“争缺7苏轼与维琳

僧道对苏轼的“争缺7苏轼与维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