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道对苏轼的“争缺2吴复古、抱朴子

标签:
文化苏轼僧道吴复古抱朴子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僧道对苏轼的“争取”2
——读苏札记之附文二
我楚狂人
一、苏轼与道2
2.苏轼与吴复古
吴复古,以儒入道。他与苏轼的座师欧阳修是同榜进士,按推算年长苏轼三十多岁,是长一辈的人物。
吴复古,根据苏轼的祭文云,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吴复古从番禺往清远途中病终,享年96岁。那么当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又名吴子野,号远游,生於海阳县蓬洲都渔洲乡(今属汕头市龙湖区渔洲乡延陵居委)。父吴宗统为翰林院侍讲,他为皇室教授。因双亲去世,归揭阳南潮结庐守墓3年,并设帐课徒。事後离家到潮阳县麻田山(今属潮阳市)筑远游庵,云游四方,广交学人,尤与苏东坡兄弟最为知交,常一起研讨庄子和老子的学说。苏东坡曾为他作《远游庵铭》并赠诗数首。他闻苏东坡遇赦复官,寻欲会晤,到清远峡时因病去世,葬於潮阳县麻田。苏东坡为他作祭文,称其“急人缓己,忘其渴饥,道路为家,惟又是归”。
吴复古从南雄追上苏轼行程,一路伴送到惠州,再相随到儋州,经常为苏轼兄弟送信,往返其间。 吴复古送苏轼的那一年,已经是九十高龄了,这是旷世奇人啊。
吴复古作道家打扮,与苏轼一起讨论黄老之学。所以说,是道家人物陪伴了苏轼度过了最艰难的南贬路程、惠州时期和琼州海峡风浪。吴复古是苏轼的忘年交,更是生死交。即此可见苏轼与道家的情谊至深。
3.苏轼与抱朴子
抱朴子葛鸿是苏轼仰慕的神仙人物,葛鸿医术通神,仁心济世。苏轼也一直这样践行,从杭州到惠州、儋州。葛鸿导引术通神,苏轼也践行终生。葛鸿是道家“丹鼎派”的大师,精通外丹之道,苏轼不懂丹道,但是作真一酒罗浮春,希望刻石传世。
葛鸿晚年隐居的罗浮山已经成为苏轼的精神家园,苏轼希望画一张画,把自己和葛鸿、陶渊明画在一起,称“三士图”。苏轼把葛鸿当做精神引路人,苏轼说,“东坡之师抱朴老,真契早已交前生”(《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
苏轼醉心的是道家黄老之术,而不是道教的丹术。苏轼追求长生,但是这是精神层面的长生。苏轼对道家应该是主动追求的,但是说苏轼下功夫精研长生之道,则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