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僧道对苏轼的“争缺1——读苏札记之附文二

(2025-04-13 07:11:15)
标签:

文化

苏轼

僧道

导引术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僧道对苏轼的“争取”1

——读苏札记之附文二

我楚狂人

读苏轼诗文和相关传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我发现当时的僧道都在争取苏轼加入自己的阵营。苏轼顺利的时候是这样,苏轼倒霉的时候更是这样。僧道似乎对苏轼特别“够朋友”。如诗僧参寥长期追随苏轼,苏轼第一次被贬黄州,参寥几乎陪伴始终。而苏轼第二次被贬惠州,九十岁的老道士吴复古途中追上了苏轼,送苏轼到惠州,惠州两年多始终陪伴,还一路渡海送到儋州,直至苏轼在海南安顿下来才离开儋州云游。苏轼被赦免“内迁”,九十六岁的吴复古闻讯又追赶,准备同归中原,结果在清远峡病故。苏轼在岭南重要的书信来自僧道,如苏州定慧寺守钦禅师命其徒卓契顺前往探询,并带去守钦禅师所作《拟寒山十颂》,相互切磋。苏东坡吟罢,作《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并序》相唱和。佛印的书信等等。这种异乎寻常的热情,很值得注意。

一、苏轼与道

其实,我们读苏轼诗文,会发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苏轼对道的热情甚至是虔诚,是远高于佛的。但是,苏轼是不是真的懂道,可以再探讨。

1.苏轼与导引术

苏轼年轻时就受到一定的道家影响,最鲜明的证据就是苏轼习练道家导引术,而且坚持终身。

道家导引术,今天多被称为“养生气功”。气功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政府正式确定的正式名称,在古代有多种称呼,如养生、导引、吐纳、守一等等,不下30种。其中导引养生最为贴切。导引,意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意,比较全面地反映气功锻炼的内容,是技术关键:使更平和,使更柔软。养生,则更强调锻炼的目的,是内涵。

苏轼习练导引术有成,常年精神饱满。如果不是在岭南染上了传染病,完全可以长寿。苏轼的弟弟苏辙,幼年体弱多病,苏轼就教了他导引术,苏辙也常年习练,身体健康。尽管历经磨难,还是健康地活到了七十多岁。苏轼的二儿子苏迨,先天不足,不良于行,苏轼也教了他导引术。苏迨习练有成,健康成长。

在苏轼的牵头之下,苏轼全家都在习练道家导引功。所以,道家与苏轼早早结缘。

僧道对苏轼的“争缺1——读苏札记之附文二
黄州赤壁,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僧道对苏轼的“争缺1——读苏札记之附文二

僧道对苏轼的“争缺1——读苏札记之附文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