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在儋州1——读苏札记之十五

(2025-03-30 07:21:54)
标签:

文化

苏轼

儋州

琼州海峡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苏轼在儋州1

——读苏札记之十五

我楚狂人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极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同行者仅有第三子苏过和老友吴复古。

走到梧州的时候,苏轼突然得知弟弟苏辙被贬雷州,而且也在报到的路上,尚未走出滕州,距离百里左右。苏轼一路疾行,兄弟二人在万里之外的异乡相聚,悲喜交集。兄弟俩相伴而行,一走就是数日。有一天他们来到滕州的一家小酒店歇息,店里只有做工低劣的汤饼,也就是热汤面片。养尊处优惯了的苏辙,看着脏兮兮的碗筷和“粗恶不可食”的汤面,便放下筷子唉声叹气。而苏轼却毫不在意,风卷残云,片刻吃个精光。还跟苏辙调侃说:“你想仔细品尝这美味吗?”苏轼身陷绝境,却能坦然面对,谈笑自如,

苏轼在雷州和弟弟相聚了四天,挥泪南下。 “萧然两别驾,各携一稚子。”

儋州儋耳山拔地而起。危岩峭壁,奇峰怪石,迥异中土。农历七月初二,苏轼父子经过两个多月的颠簸,抵达儋州被贬之地。他在诗中写道:“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

但是,精神上苏轼是不会被打到的,天涯海角又如何,“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诗云: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我这是回到家乡了。这份旷达,这份定力,古今罕见。

对照惠州,我觉得儋州苏轼又是一大变。在惠州,苏轼寄情山水,谈佛论道,一派出尘。与永州柳宗元如出一辙。但是还是没有逃脱政治追杀。而到了儋州,苏轼回归了自己入世的本来面目。他在这里办学堂,建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我们仿佛看到柳州的柳宗元。

苏轼把改善儋州的生活习俗为己任,在儋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这是苏轼的化育之功。

苏轼在儋州写下了他的最后的儒家学术著作,即所谓“海南三书”,谪居儋州期间最终完成的《东坡易传》《东坡书传》及《论语说》。

在儋州,苏轼的生活很艰苦,苏轼吃不惯海鱼,受不了海鱼浓烈的腥味。偏偏海南除了海鱼,什么都匮乏。于是苏轼吃芋头。苏轼父子俩自创了一道美食,名曰“玉糁羹”。并以诗记之:“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在吃的问题上,苏轼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冒险家。《闻子由瘦 儋耳至难得肉食》一诗中写道: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吃鼠类也就罢了,居然蝙蝠也敢吃,再怎么入乡随俗,这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有一次,当地的土著百姓送来一些生蚝,父子俩把它们剖开,把肉放进锅里,突发奇想,倒进一些酒煮了起来,味道十分鲜美。边吃边嘱咐儿子苏过不要对外人谈起,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为了一道美食而求贬孤岛,亏苏轼想得出来。可见其沧桑阅历的背后,藏着一颗充满童趣的心。以酒解腥竟然是苏轼发明的。

苏轼在海南还发明了“松烟墨”,比传统的“油烟墨”更适合书画。

这样的人如何严酷的生活也打不倒。

更严酷的是政治迫害。

昌化军(儋州)的军使张中,对苏轼很是照顾,把他奉为上宾,盛情款待,还时常与苏过对弈达旦,苏轼在一旁观棋不厌,一派心安理得、气定神闲的高雅光景。

当时,朝廷对贬谪后的苏轼还有如下三条禁令:一不得食官粮,二不得住官舍,三不得签书公事。幸亏遇到侠义的张中,使得初到儋州的落魄文豪,心里总算有一份慰藉。苏轼在后来赠给张中的诗中说:“海国此奇士,官居我东邻。卯酒无虚日,夜棋有达晨。小瓮多自酿,一瓢时见分。”

可惜好景不长。这样的日子大约持续半年多,苏轼的政敌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听说这个情况以后,派人来到儋州,将苏轼父子逐出官舍。后来又罢了张中的官。

自己好日子结束了不说,还连累好人丢了官,苏轼一时十分沮丧。据说好友佛印一度要来海南看他,他写信回绝,称自己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生活。其实苏轼是怕连累朋友。

不得已之下,他只好用手里仅存的一点点积蓄,在城南面的桄榔林下,买了一块薄地,并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建了几间茅屋,起名“桄榔庵”。好在海南的黎人淳朴善良,豪爽好客,经常有人给苏轼父子送些吃的、用的。

就这样,苏轼在海南儋州度过了三年有余。

苏轼在儋州1——读苏札记之十五
儋州东坡书院。图片均来自网络。
苏轼在儋州1——读苏札记之十五
宋濂题东坡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