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东村2

标签:
文化西山东村敬修堂徐氏祠堂陈振康 |
分类: 姑苏风光 |
重游东村2
我楚狂人
二、敬修堂及其他老宅
东村全村基本上保持了原貌,村内现存明清建筑20多处,其中保存较完好的有锦绣堂、延圣堂、学圃堂、栖贤巷门等——西山的旧居大宅多称“堂”,难怪把老婆称“堂客”。
东村古民居虽然大多破败不堪,但是看得出规模宏大,多深宅大院。省级文物锦绣堂为一路六进的高墙深院式的建筑群。锦绣堂真名叫“敬修堂”,“锦绣堂”者音谬也。敬修堂已经修缮好了。敬修堂是清乾隆年间由一徐姓回乡官僚所建,现在还由他的后人居住。由于是官宦所居,建筑上就带上了“官气”,门前有“门当”与“户对”,还有风水照墙,厅堂轩敞。每一进门楼均有精美的砖雕,墙面隐约可见精致的彩绘,木雕长窗雕工精美。可以想见当年的锦绣堂是很富丽堂皇的。二十年前堂内后两进还住着几对老夫妇,所以就不对游人开放了,我们见到的是前四进。因为是省级文物,所以由有关部门出资修理了一番,现在是东村最完好的古建群。这一次我没有进敬修堂,我主要去看了上次没有见到的徐氏祠堂。
萃秀堂的规模和建筑风格与锦绣堂相仿,但是没有列为省级文物,那就没有修理保护的经费了。二十年前,我们请人开了萃秀堂的大门,就觉得破败程度已经相当严重。那家人说,如果有人愿意修缮保护,他们愿意低价出售,以结束这种尴尬境地。但是既不容许出售,又无力整修,眼见日益破败,叫人心酸。而其他的明清建筑更是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情况堪忧。这一次我没有去萃秀堂,不知近况如何?
三、徐氏祠堂
二十年前徐氏祠堂还是小学,所以没有去,这次看到已经整修好了,就进门看了。据说门票20元,但是我们去时并没有人看门,不知何故?
徐家祠堂是东村乃至西山岛遗存下来的单体面积最大且形制最完整的传统建筑。徐氏是西山岛最大宗族,清乾隆年间,著名儒商徐联习回东村主持建造这座宗祠,历时一年多,耗费白银9000余两。
徐家祠堂本身就是一座华丽精致的清代民居古建筑,最值得一看的,是前厅顶部的彩绘和浮雕。梁、枋、斗、替木、梁垫等木构件均施满雕刻,工匠们采用透雕、高浮雕、阴刻等雕刻手法,演绎了丰富的人物戏文、花草动物、喜庆吉祥等图案,饱含民间对生活的热爱。尤其珍贵的是轩梁及轩檩上满施沥粉金线聚锦苏式彩画,共有40余幅。彩绘颜色有金、红、白、蓝,色调艳丽明快,图案繁缛而清秀,是江南地区罕见的彩绘加雕刻并举的满堂彩雕做法。
如今徐氏祠堂是西山岛碑刻博物馆,把西山岛的著名碑刻的拓片集中在这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石公山、林屋洞等著名碑刻,特别是那些摩崖石刻,有些在原处看不清楚,但是这些拓片让我们可以清晰地见到了这些作品,细细观赏。真的是大好事啊!
二十多年前,是老友陈振康作向导,带着我遍访东西山古村,东山的陆巷、响水涧、廿四弯、灵源寺遗址、底定桥、杨湾,西山的明月湾、石公村、东村、植里、东湾、堂里等等。阿康是第一批关注东西山古村落的文物保护志愿者。当年阿康带我们探访东西山古村落的时候,陆巷惠和堂还是小学,其他更谈不上;灵源寺只有一棵老樟树、一口灵源泉古井和一方镶嵌在断墙的碑刻;杨湾轩辕庙刚刚整修,明月湾暴式昭祠堂还是瓦砾堆,东湾的山神庙和南宋小石桥还在晒稻谷,只有人觊觎他们的泉水,堂里雕花楼还没有整修,是请人开门看了尘封的旧楼;植里的石板街是村人的骄傲,但是村上的古樟林无人问津。但是那时,阿康已经对这些如数家珍,他不但带我们老朋友游访古村,还带着学生去游访,带出了一批年轻的文保志愿者。2005年,阿康作向导,带领省写作学会年会的全体朋友游访东山陆巷、灵源、杨湾,如在眼前。他与一些熟悉掌故的老人成为朋友,如轩辕宫看门的驼背老伯,总要送我们“洞庭红”……阿康已经仙游多年,愿他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