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在儋州2文化播种者

(2025-03-31 07:19:39)
标签:

文化

苏轼

儋州

文化播种者

东坡书院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苏轼在儋州2

——读苏札记之十五

 

我楚狂人

一、文化播种者

中国的知识分子,往往有文化传播的使命感。我最早在1980年撰写《清初流放诗人祁班孙传略》(发表于《牡丹江师院学报》)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些死里逃生的东南知识分子,在流放苦寒的东北宁古塔、尚阳堡的时候,仍然肩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如吴江才子吴兆骞在科场案中吃了冤枉官司,流放宁古塔,还带去了四书五经。据考证,吴兆骞是第一个在宁古塔地区传播四书五经的人。如祁班孙,是第一个把昆曲艺术带到宁古塔的人。很多研究者都把祁班孙看做是东北戏曲艺术的拓荒者。

其实,比吴兆骞、祁班孙、杨越等东北流民早了六百多年的苏轼,在海南就成为文化拓荒者。当然,更早的还有柳宗元。

苏轼到海南,整个海南历史上还没有出现一个进士,一个声名远播的文化人。苏轼到海南,他讲学,他著书,进行着文化拓荒。

苏轼简陋的载酒堂。这里不仅有“鱼鸟亲人”的怡悦,还有“载酒问字”的神圣和庄严。实际上就是苏轼的讲学之所。今天的儋州东坡书院,就是在载酒堂的原址建造起来的。

载酒堂,是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而命名的。苏轼的“载酒堂”就是张中和黎子云兄弟倡议集资,并在黎子云祖宅边修建的。后来,苏轼成了黎家的常客,他们经常在一起吟诗饮酒讲学。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

在儋州的三年时间,苏轼亲手培育了几个优秀的本土学子。改变了海南一直没人参加科举考试,中原地区也一直没有海南人为官的历史。苏轼很得意地称之为“破天荒”。

在这些学子中,有笃学上进、侠义好客的儋州人黎子云兄弟,“词义兼美”、忠厚正直的琼州“佳士”姜唐佐等人。这是苏轼的教学成果。

来自琼山府的学生姜唐佐,是当地的一位塾师,饱学之士,屡试不第。得知苏轼被贬儋州,姜唐佐便带着老母亲从琼山赶来拜师,并一直侍奉左右,深得苏轼真传。去广州应考前,苏轼在他的扇子上题了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并鼓励他说:“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

第二年,姜唐佐北上参加会试,途经河南汝州,顺路拜会苏辙。苏辙把哥哥在北归途中去世的消息告诉了他。姜唐佐拿出老师题字的折扇,苏辙补写了这首七绝的后两句:“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姜唐佐对苏辙表示不再参加任何考试,回到家乡开办学堂,把老师播下的中原文化火种继续播撒下去。后来,姜唐佐回到家乡,开坛讲学,终老乡里。

有了姜唐佐的“破天荒”,才有后来海南的人才辈出。从此以后,经宋元明清几代,海南共出举人767人,进士97人。《琼台纪事录》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在海南的五公祠内,人们专门设了一个苏公祠,世世代代纪念他。

由于受到苏轼的影响,现在儋州人崇尚读书,读书人之间经常诗歌唱和。甚至这里说话的尾调颇似四川方言,被称为“东坡话”,体现了人们几百年来对苏轼的深厚情感。

苏轼在儋州期间完成了“海南三书”的写作,包括《东坡易传》、《东坡书传》和《论语说》。这三部著作是对儒家经典的注解与疏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苏轼还在儋州撰写了160余篇文章和170余首诗歌。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苏轼传播者文化,文化抚慰着苏轼。

由于苏轼盛名,听说苏轼在儋州讲学,有不少学子慕名写信要渡海求学,但是海上风波险恶,苏轼谢绝了。

苏轼在儋州2文化播种者
儋州东坡书院,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苏轼在儋州2文化播种者

苏轼在儋州2文化播种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