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游东村1

(2025-03-28 07:29:05)
标签:

文化

西山东村

栖贤巷门

石板街

分类: 姑苏风光

重游东村1

我楚狂人

时隔近二十年,第二次走进西山东村,似乎完全陌生,问了几个讯,才找到了栖贤巷门。后来才发现,感到陌生是完全正常的,因为上一次到东村是从另一头进村的,到敬修堂就停步了,而这一次进村是从徐家祠堂一头进去的,而今天见到的徐家祠堂二十年前没有见到,上次主要看了萃秀堂和敬修堂,但是都是濒临坍塌的危房。这样,两次到东村,各看了半村,如今也算是看过了整个东村了。

西山东村,相传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曾隐居于此,因而得名,古称东园村。东村建村乃在南宋宝祐二年(1254)徐氏东园始祖万一公分居于栖贤山东园里,加上其他氏族而逐渐形成,徐姓是主姓。

东村山川形胜,风水极佳。东村位于西山岛北部,南倚青山,北濒太湖。湖面上,左右横山岛、尹山岛拱卫,形成一个相对宁静的湖湾。如今湖畔成为西山岛主要的露营地之一。

西山东村也许是西山岛古建最集中的村落,村内主干道东西走向,横贯全村,长达6000米,街面用花岗石板铺就,石板下为泄水沟,一如东山老街。古街两侧是幽深的小巷,处处高墙,古色斑驳,苍苔老藤古树探出高墙,古朴而意境悠远。两旁古宅以清乾隆、嘉庆年间为多,共有二十多幢,如芳柱堂、慎思堂、留耕堂、仁德堂、敦和堂、敬修堂等,其中以敬修堂规模最大,价值最高,占地一千八百六十六平方米,是西山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宅。

村内大小古井有三十多口,分建于宋元明清。这么多的古井正是证明了东村当时的居民是不少的。

东村似乎完全没有商业化,还是一派古朴。这酒是、成为厌倦了城市喧嚣的现代人寻找幽景,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地方。

重游东村1
东村湖湾,下同。
重游东村1

重游东村1

重游东村1
东村石板街,下同。
重游东村1

一、栖贤巷门和东园公

东村有多处江苏省级文物,最出名的叫做“栖贤巷门”。这“栖贤巷门”,顾名思义就是这条古巷住过大贤,而现在存留的只是巷门。所谓“巷门”是古代宵禁制度时代的一种安全设施,在街巷口建造一处门楼,配以栅栏、木门等,入夜关闭,有人看守。作用有点像现在居民小区的门卫室。

这个“栖贤巷门”为什么列为省级文物,这里栖过什么大贤呢?巷门口的介绍牌上有这样的内容:“相传该村曾是秦末遗民商山四皓之一东园公隐居处。巷门在街巷的一端,是一种安全防卫设施,据考证为明代所建。巷门座南面北,砖木结构,面阔一间2.15米,进深1.84米。立柱四根,楠木质。前柱高3.30米,后柱高2.38米,柱呈梭形,带卷杀,上置坐斗,下垫青石础,后柱旁设有门臼。据说村中有东园公祠,门楼正面书东园公祠四字楷书大字,背面横额为商山领袖四字。我没有见到。

“商山四皓”是何许人物?说起来大大有名。“商山四皓”是秦朝的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汉高祖刘邦久闻四皓的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而被拒绝。他们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而刘盈生性懦弱,次子赵王如意却聪明过人,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便依照张良之计,礼聘商山四皓为太子师。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太子背后有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后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谢罪道:“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礼贤下士,我们就一齐来作太子的宾客。”刘邦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便打消了废立的念头。这就是“商山四皓”“安汉”的故事。

“商山四皓”因隐居商山而出名,他们的出生地又没有记载,所以东园公的活动半径是否能到达江南,特别是隐居在这孤悬巨泽太湖中的西山小村,是在叫人不敢相信。而且这是出仕秦朝博士前,还是隐居商山后?更无可查考。

“商山四皓”中的夏黄公崔广有人说就是赠送兵法给张良的黄石公,字少通,因隐居夏里修道而得名。有人说是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但一说本是齐国人。浙江民间传说黄石公后来回故里隐居,并在鄞西一带行医。传说黄石公逝世于黄古林,享年九十余岁,葬于余姚覆船山。黄石公有一女儿名叫黄姑,继承父志,在乡里行医看病。余姚黄姓如梨洲先生是不是有关系。“夏黄公”实际是“夏里黄公”的一种简称,故也有“大里黄公”的称呼。 《陈留志》中称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齐人。隐居夏里修道,故号夏黄公;三国虞翻的《答王府君》中,则黄公定鄞人,非齐人也”;《廿四史》中也认为,陶渊明诗句有“黄绮之终南”,杜甫诗句有“黄绮终辞汉”的一说,则黄为姓无疑;《会稽地志》中称为“大里黄公”;《甬上耆旧传》中说,县西二十五里地名为黄公林,相传为汉黄公隐处,即古之大里也;《四明谈助》载,大隐山本名句章,以大里黄公居此,故称大隐;《慈溪志》先贤人物记载为“荒周时四皓大理(同里)黄公”;清王渥在《大隐山即事》中也有云:“此亦四明真福地,当年曾隐夏黄公。凉生古井春波绿,秀拥层峦夕照红。”这些都在考证夏黄公的“夏”是地名,“黄”才是姓。如果夏黄公真是鄞县人,而且晚年回到浙江,那么好朋友东园公到洞庭西山也不是不可能的了。只是岁月久远,已经永远是一个谜了。

二十年后再见栖贤巷门,似乎旧了一点。砖木结构的古建,还是要注意维修啊。村上另有梧巷巷门,我没有见到。

重游东村1
栖贤巷门,下同。
重游东村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