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在惠州4苏轼与章惇之相权之争

(2025-03-12 07:31:44)
标签:

文化

苏轼

章惇

相权之争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苏轼在惠州4

——读苏札记之十四

 

我楚狂人

一、苏轼与章惇3

4.相权之争

相反,苏轼就没有充分回报章惇的友情。

解决“五溪蛮”是章惇的得意之作,而“元祐党人”出于政治目的,对此进行攻击。这让章惇很悲愤。这场攻击,冲在最前头的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因此章惇责问苏轼。事实上苏轼事前并不知情。但是苏轼默然,没有为章惇开解,也没有劝阻弟弟苏辙。这让章惇很失望,此后两人失和。

章惇罢相,苏轼有没有补刀?没有证明。但是苏轼没有帮助章惇,这是肯定的。所以,当宋哲宗亲政,清算元祐党人,重新起用章惇的时候,“新党”就挑动章惇的仇恨,对苏轼进行报复。所以有人以为,章惇就是致使苏轼南贬的主要推手。据《宋史》载:居相位的章惇,“协谋朋奸,报复仇怨,小大之臣,无一得免。”

元丰八年二月,初任右司谏的苏辙上奏,攻击当时已初见成效的“免役法”,称“以害国事”,要求罢免章惇。苏辙的弹劾给了章惇沉重一击,五天后章惇被贬汝州(今河南临汝)知州。尤为不解的随后苏轼针对章惇再度上奏,指控章惇附和王安石“始求边功,构隙四夷”,章惇再贬为提举杭州洞霄宫(今浙江余杭道观)。剿抚五溪蛮是章惇颇为自功的政绩,苏轼落难黄州时,曾诗赞章惇此举“功名谁使连三捷”。苏轼的倒戈相向,对好友章惇的打击可想而知。

为这事章惇大病一场,随后章惇乞求归乡照顾老父,却不被朝廷所允。章持的次子章持亲奏《为父惇辨冤状》申述,旧党阵营的吕公著、范纯仁都出面抱打不平,而作为好友的苏轼不置一言。旧党元老吕大防觉得迫害过甚,建议新旧两党“以平旧怨”,而苏轼却认为调和矛盾就是无原则的懦弱。苏轼这种矫枉过正的行事方式,促成了他与章惇友谊的裂痕,也激怒了新党人士,更为他绍圣年间的远谪埋下了伏笔。

章惇被贬到了汝州时,苏轼曾有书信一封,算是安慰朋友。信中称“隐居田园是你我由来已久的梦想,现在你先我一步实现了,真让我羡慕嫉妒恨啊。”(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此时苏、章二人处境互换,苏轼却仍是一副幽默诙谐的口吻,这话对正处厄运中的人来说,很容易被视为挖苦和嘲讽。收到苏轼的书信时,章惇正在收拾行囊去杭州。这一次,苏轼没有收到章惇的回信,二人的友谊似乎走到了尽头。

露往霜来,日月其除,1101年,苏轼大赦北归,章惇被贬岭南雷州,此时的苏轼与章惇都已到了垂老之秋。虽然命运一再作弄,但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反目半生的苏轼与章惇终归于豁达。当党争的硝烟从心头散去,他们彻底放下了政治执念与偏见,不约而同地经常怀想曾经的过往、追念回不去的从前。章惇四子章援是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苏轼是那届科考主考官,在章惇授意下,章援以门生名义致书苏轼,表达对苏轼的问候。苏轼抱病回信问候章惇,还将亲笔抄录的养生药方集随信寄赠章惇,并说起二人有约:一起隐居并终老湖州。

读回信后,章惇心戚戚然,甚至有了前往见面的想法。但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回复章援书信的一个月后,苏轼溘然去世。崇宁三年(1104年)冬,章惇举家迁居湖州,这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湖州章惇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程,隐居并终老于湖州,章惇最终兑现了三十年前与苏轼的约定。

苏轼在惠州4苏轼与章惇之相权之争
惠州东坡词,下同。
苏轼在惠州4苏轼与章惇之相权之争

苏轼在惠州4苏轼与章惇之相权之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