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游阿育王寺1

(2025-03-07 07:37:00)
标签:

文化

宁波

阿育王寺

晋代古刹

分类: 天南地北

重游阿育王寺1

我楚狂人

乙巳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没想到热到这个地步,29摄氏度,已经有了初夏的感觉。在家坐不住了,于是就随着外甥的车去宁波吃海鲜。宁波的新鲜海鲜还是很诱人的。途中,我讲起了我的祖母老家在宁波阿育王寺附近山村,同车家人都有兴趣去阿育王寺看看,他们都没有去过。

天下寺院,重名者甚多,如苏州的名刹定慧寺,在网上就经常被与镇江焦山定慧寺混淆。而阿育王寺,我似乎至今没有听到重名的。

阿()育王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宝幢太白山麓华顶峰下,始建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已有1700多年历史。南朝元嘉二年(425年)、元嘉十二年(435年)两次增创殿宇,寺之规模由此奠定。梁普通三年(522年)赐阿育王寺额,寺名确定,沿用至今。

阿育王寺得名于寺中的传说中的佛骨舍利,因佛骨舍利多得于阿育王,所以以阿育王名之。

坊间传说如下:

晋武帝太康三年,并州离石人刘萨诃病危时,梦见一梵僧示意超度。既苏,旋改业出家,法名慧达,并按梦示,寻求宝塔,至鄮山乌石岙时,河声铮铮响于地下,便竭诚膜拜诵经。三日三夜后,宝塔从地下涌出,光明腾耀。其状青色,似石非石,高14寸,方广7寸,内悬宝謦,中缀舍利,五层四角。慧达即结茅于此,修持行道。此为阿育王寺开基之始。

东晋义熙元年(405年),舍利宝塔从乌石岙慧达结茅供养处迁到现址,安帝敕造塔亭,岁度僧14人,是为阿育王舍利殿之起源。(见百度)

这是很常见的宗教传说,宗教总需要“神迹”。如苏州寒山寺就说铜钟是水上飘来,铜观音寺就是说铜观音像是自己出现的。这是常见的宗教宣传手段,不必太认真。但是,这里面多少也透露了一些可信的信息。这位并州离石人刘萨诃是从中原南下的。并州就是现在山西一带。汉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东汉时,并州始治晋阳(今太原市晋源区,隋改太原,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建安十八年(213)并入冀州。离石位于吕梁山中段西侧,为山西西部重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几经变迁,战国时便为赵国之离石邑,西汉首度置县。汉武帝时期东匈奴归化,安置地就有离石,所以有“离石胡”一说,这就是最后一支汉化的匈奴人。“刘萨诃”这个名字,就是很典型的归化式名字。这位刘萨诃千里迢迢。从吕梁山跑到东海边寻找宝塔。“鄮山乌石岙”也就是现在阿育王寺所在。这一区域是江南佛教的文化高地,这里不远有大名鼎鼎的天童寺,这里出海就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观音道场普陀山。确实是安置舍利的好地方。实际上,刘萨诃南下寻宝塔,这是“衣冠南渡”的一个缩影。我们今天史学界说起“衣冠南渡”总说是东晋初年,其实早在汉末黄巾起义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佛教南传就是衣冠南渡这一文化大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大帝孙权在建业建造江南第一座佛寺建初寺,东晋支道林等进行了最早的佛教中土化的努力,到梁武帝达到极盛。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那么阿育王寺就在这个历史阶段应运而生。

阿育王(公元前303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一代雄主,统治几乎整个印度次大陆,被许多人视为古印度最伟大的皇帝。他扩展了钱德拉古普(Chandragupta)的帝国,统治着西到今阿富汗,东到今孟加拉国的领土

阿育王皈依了佛教。佛教因阿育王支持和法令派遣佛教僧侣到斯里兰卡和中亚以及建立纪念碑而闻名。

释迦牟尼圆寂后,引发了一场佛骨舍利的大混战,最终强大的阿育王得到最多,而传入中国的佛舍利,多来自阿育王。所以,在中国佛教界,阿育王就等同于佛舍利。但是,刘萨诃的传说也罢,佛教史料的惠达祖师也罢,其佛舍利的来历都是不清楚的,用神话来掩盖真相了。但是在中国佛教徒来看,阿育王就等同于佛舍利,这就是命名为阿育王寺的原因。

重游阿育王寺1
宁波阿育王寺,下同。
重游阿育王寺1

重游阿育王寺1

重游阿育王寺1

重游阿育王寺1

重游阿育王寺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