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杭州8第二次任职杭州之第二次垂虹桥雅集

标签:
文化苏轼第二次任职杭州垂虹桥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苏轼在杭州8
——读苏札记之十二
我楚狂人
二、第二次任职杭州3
3.僧道朋友
苏轼第一次任职杭州就喜欢游访庵观寺院,但是真正结交僧道朋友还是在第二次任职杭州的时候。
苏轼的杭州僧道朋友很多,如诗僧参寥、惠勤,镇江的佛印和尚,杭州的大通禅师、维琳方丈,自称130岁的老道士乔仝和老道友吴复古等,都与他是心灵相通的好友。 其中,吴复古陪着贬官岭南的他从南雄一路走到惠州,充当苏氏兄弟的信使,后来还陪伴苏轼到海南居住数月。 杭州的维琳方丈在苏轼病重不起时赶赴常州,探视、陪伴,两人犹论今世来生,直至撒手人寰,苏轼仍发出“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的感叹。 这些僧道朋友,调济、充实了苏轼的精神生活。
4.第二次垂虹桥雅集
苏轼第二次任职杭州,又有了一次垂虹桥雅集。苏轼感慨,上一次雅集,苏轼是最年轻的一位,座中张先最年长,85岁。而杨素、李常都年长于苏轼。而这一次,五十岁刚出头的苏轼已经是最年长的一位。
是年,苏轼与秦观、释道潜相会于吴淞江畔,宴饮于垂虹桥边,谈词对句,分韵作诗。苏轼分得“风”韵,写下七律《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韵得风字二首》。诗云:
其一
吴越溪山兴未穷,又扶衰病过垂虹。
浮天自古东南水,送客今朝西北风。
绝境自忘千里远,胜游难复五人同。
舟师不会留连意,拟看斜阳万顷红。
其二
二子缘诗老更穷,人间无处吐长虹。
平生睡足连江雨,尽日舟横擘岸风。
人笑年来三黜惯,天教我辈一樽同。
知君欲写长想忆,更送银盘尾鬣红。
从这两首诗的诗题来看,这一次雅集与者五人:苏轼、秦观、参寥和后来的关彦长、徐安中。秦观和参寥我前面已经说过,这里看另两位。
关彦长,生平不详。可以知道的是与苏轼门下士陈师道关系亲密,陈师道曾经为关彦长生日作贺诗。下面是陈师道的《赠关彦长》诗,原诗如下:
宋代陈师道
少年初识字,已诵子虚赋。尝疑天上人,已离人间去。
蹉跎二十年,久自叹迟暮。倦游梁宋间,郤踏江湖路。
此地始逢君,秋阳破朝雾。白首鬓毛新,青衫颜色故。
问君胡为然,竟坐文字误。人事久难知,高才常不遇。
论人较贤智,富贵宁在数。不见竹林诗,山王俱不与。
湖塘发高兴,山林有佳处。迨此闲暇时,观游莫辞屡。
功名如附赘,得失何用顾。但当勤秉烛,长愿随杖屦。
从诗意看,此人当是一位失意人物,有隐逸凤。
徐安中,查不到此人资料。
苏轼本意是想躲开京城纷争,到地方上做点实事的,但是在杭州转任颍州后不久还是被召回京城了,担任了礼部尚书的高官,再一次处身风口浪尖,被推到了与昔日好朋友章惇的对立面。章惇下台,变法派把仇恨完全集中在苏家弟兄身上。太皇太后高氏去世,满腔逆反心理的年轻皇帝哲宗登基,尽反元祐举措。最终苏轼被贬官岭南,走上了人生最后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