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人日踏青——年俗之七

标签:
文化年俗人日踏青 |
分类: 谈天说地 |
正月初七人日踏青
——年俗之七
我楚狂人
正月初七,人日,习俗是新年第一次踏青。
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
据《北史·魏收传》,晋朝议郎董勋《答问礼俗》云:“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还有补充的说法,初八是谷日,初九是天日,初十是地日。 皇上在人日这天往往赐给群臣金彩人胜,“胜”,也称“巧胜”,是一种装饰品。《荆楚岁时记》:“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正月十七、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3]
人日作为中国古老节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间有吃七宝羹祈福纳吉、佩戴人胜讨好彩头等习俗。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正月初七,大东北还是冰天雪地,但是岭南早已经百花盛开。所以岭南人日踏春盛行。我们最早在青年时代读到欧阳山的长篇小说《三家巷》,第一次得知,岭南的人日踏青是那样热烈而美好,那美女区桃成为“人日皇后”让一代青年心驰神往。人日逛花市,是广州人的盛事,我们从秦牧的《花城》知道,人日的广州已经百花盛开。
我们江南,在祖国南北线上取其中,没有百花盛开,也没有冰天雪地,但是已经春意初现,细草绽绿,柳枝吐芽。于是蛰伏多日的年轻人按捺不住对春天的期盼,踏春去。与其说是踏青,不如说是探春。看腊梅有没有尽落,看绿梅有没有初开,看红梅有没有含苞。
记得那一年,人日,我与老友周秦徒步数十里,去陆墓探访文征明墓,从火车站越过铁路,一路向北,穿过诸多村落,来到了陆墓,见到了文征明墓,也见到了一路的春意。这样的踏青难再。
如今老了,走几十里的本领是没有了,但是每到人日总盼着与老友相娶,想象着儿时见到人日嫩绿的欣喜。
人日吉祥,愿大家健康长寿,福泽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