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423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贴年画——年俗之六

(2025-02-03 07:29:51)
标签:

文化

年俗

年画

桃花坞木刻年画

分类: 谈天说地

贴年画

——年俗之六

我楚狂人

贴年画贴窗花,这是我国流行多年的年俗。剪窗花在全国普遍流行,似乎北方更普及,我们在更多的北方民间曲艺和民歌中可以感受。而贴年画是从贴门神开始展开来的。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其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宋代曾被称为“纸画”,明代则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年间才渐渐统一叫做年画。

农历新年贴年画,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习俗,起源于唐代,宋代成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依然流传于民间。 年画早期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主题,清代乾隆年间是木版年画商品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 年画的题材空前扩大,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的神像画功能。 年画的形式分为大门画、屋门画、炕头画等类别。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主要产地,除了开封朱仙镇、苏州桃花坞与天津杨柳青外,还有山东潍坊、河北武强与四川绵竹等年画传统产地。

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享誉遐迩。

有点年纪的苏州人了解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从灶君像开始的,苏州人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是烧柴灶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才逐渐从煤球炉——蜂窝煤——煤气罐——管道煤气一路走来的。而烧柴灶的年代家家灶上都有灶君像。每年腊月廿四“送灶”,灶君上天汇报一年善恶,家家要焚化旧灶君像。到年初再“请”新灶君像。这时候,是桃花坞木刻年画离苏州市民最近的了。

其实,桃花坞木刻年画远不止灶君像那样简单的单色或双色的印刷,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与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齐名的民间工艺瑰宝。从工艺上来看,印制用彩色套版兼用手工着色,色彩多在墨线上套印红、黄、蓝、绿、紫五色。从内容上看,其题材有:武松打虎、白蛇传、西厢记、三美图、百子图、姑苏万年桥、苏州阊门图、花卉图、耕织图、大庆丰收年、拜月图、戏雪图、寿字图等

从传世的文物来看,木版画和木刻书籍差不多是同时产生的。起初,木版画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即绣象画,如“绣象全图”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木版画单独印行成为年画,大约是到南宋才出现的。苏州年画在明末已有完整的独特风格,当时被称为“姑苏版”年画。最早的年画传说是唐伯虎作的《风流绝畅图》。

清雍正、乾隆年间,苏州年画质量、销量空前提高,当时有五十多家年画铺,分设在阊门外山塘街一带,也有部分设在桃花坞报恩寺(北塔寺)一带,年产达百万张以上,少时也有十几万张,行销江、浙、鲁等地,并远达南洋一带。于是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与天津“杨柳青”成了我国南北两大民间年画的中心。从留存在画面上的材料看,当时苏州年画铺的名称,前期有“张星聚”、“张文聚”、“魏鸿泰”、“吕云林”、“陆福顺”、“墨香斋”、“春源”、“季祥吉”等;后期有“王荣兴”、“陈同盛”、“陈同盛”、“吴锦增”、“吴太元”、“鸿云阁”等。画师在画面上署名的,前期有:桃坞主人、桃溪主人、墨浪子、归来轩主人、宝绘轩人、墨林居士、杏涛子等;后期有:嵩山道人、吴友如、周梦蕉、金蟾香、符艮心等。

桃花坞年画采用木版套印,长期以来一直运用比较简单的手工方式从事生产,色彩上红黄绿黑蓝五种颜色。在无数雕板和印刷工人的精心制作下,苏州年画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构图精巧,形象突出,主次分明,富于装饰性,形成一种优美清秀、严密工整的民族艺术的独特风格。桃花坞木刻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门画、农事画、儿童、美女画、装饰图案画、历史故事画和神州传说画等门类。其中神仙佛像类画片,有门神、灶神等所谓“辟邪人物”。有致富获利内容的如《五子登科》《一团和气》、《娃娃得利》、《刘海戏金钱》、《岁朝图》等。有关农事的有《春牛图》、《丰收图》、《鱼樵耕读》、《大庆丰收》等。有风情风景的,如《姑苏万年桥》、《苏州阊门图》等。雍正后出现了故事戏文题材,范围很广,有古有今,有单张有连续,如《武松打虎》、《花果山》、《定军山》等。风俗画有《玄妙观庙会》、《苏州城内外三百六十行图》等。风土人情跃然纸上,今天成了宝贵的地方史料。还有些年画富有爱国主义色彩,如《法人求和》、《刘军门大败法军图》等,赞扬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刘永福,可谓较早的政治宣传画。

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技术影响,胶版、铜版和石印等印刷技术有了发展,所谓“月份牌”派的年画倾销城乡,桃花坞年画大受威胁,开始衰落。加上太平天国战事中,苏州枫桥、山塘一带毁于一炬,年画铺俱遭焚毁。虽有几家迁入阊门内和桃花坞一带继续营业,但已无法振兴。光绪初年,一些画师转到上海旧校场工作,苏州年画铺仅靠上代传下来的老版片或翻刻上海旧校场画来应市,甚至代销石印洋画,而门神、灶君之类年画却成了主要商品,苏州桃花坞年画已濒于人亡艺绝的境地。如今,苏州桃花坞年画已少有传人,桃花坞年画亟待保护抢救。

我幼时因家境贫困,老母曾短时间去桃花坞印过灶君像。当时我读小学,也曾去作坊看过,如今想来已恍如隔世。

今日立春,各地都有“打春”的习俗,但是近年似乎不多见了。

大年初六,继续拜年。祝六六大顺,万事如意!

贴年画——年俗之六
桃花坞木刻年画,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贴年画——年俗之六

贴年画——年俗之六

贴年画——年俗之六

贴年画——年俗之六

贴年画——年俗之六

贴年画——年俗之六

贴年画——年俗之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