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与议论4《题西林壁》《观书有感·其一》

(2024-10-25 07:48:36)
标签:

文化

诗学乱弹

诗与议论

题西林壁

观书有感

分类: 学术争鸣

诗与议论4

——诗学乱弹之五

 

我楚狂人

二、议论真的不能入诗?1

很叫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我们读者一方面在说宋诗议论入诗的不好,但是一方面却是把议论入诗的诗篇作为名篇,津津乐道,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朱熹的《观书有感》。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析: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之后的感想,它描写庐山变幻不定的山景,并借景说理,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落入其中,往往就套不出来,以致迷失自我。从而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只有跳出来,才能看得清。今天的读者创造了一个“上帝视角”的新词,也就是这个意思。这首绝句借景说理,自然贴切,很能叫人接受。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简析:

“半亩方塘”是自谦学问有限,“天光云影”是借喻学问丰富繁多,“活水”才是诗眼,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我,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取得进步。难得的是,这首绝句明明在通篇说理,诗面上却是通篇写景。说理能到朱熹的境界,真的是高手了。

这两首诗被传颂,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是议论入诗,但是寓理于景,自然而贴切,丝毫不生硬。这样的议论入诗,难道不好吗?

诗与议论4《题西林壁》《观书有感·其一》
苏州虎丘,下同。东坡云:到苏州而不到虎丘,乃憾事也。
诗与议论4《题西林壁》《观书有感·其一》

诗与议论4《题西林壁》《观书有感·其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