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与格律——诗学乱弹之四

(2024-10-12 07:06:22)
标签:

文化

诗学乱弹

诗与格律

句式演进

五言句

分类: 学术争鸣

诗与格律

——诗学乱弹之四

我楚狂人

诗与格律什么关系?有很多人以为格律与诗就是一个整体,格律就是诗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观点也对也不对。如果是格律诗,那就对了。不讲格律,你就不要说自己写的是绝句、律诗。但是格律诗只是诗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诗的全部,如果把格律诗等同于我国古典诗,也是一个错误认识。但是,事实上现在有很多人就是这样认识的。

一、格律形成的轨迹

我国的格律诗是经过漫长的摸索逐步成长起来的,到盛唐才基本成熟并定型。后世虽也有发展,但是就格律诗的艺术形式来看,到盛唐也就定型了。所以我以前说过这样的话,格律诗的样式,到杜甫已经完备了。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我国格律诗的成长过程。

1.句式的演进

诗,作为文学样式,其具备较为整齐的句式,这是最显著的外部特征。这样说,应该没有问题。我国古典诗,最典型的句式是五言和七言,这样说,也没有问题。但是,五言和七言成为我国古典诗的最主要的句式,却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也许这个过程之漫长和复杂超乎我们后世人的想象。

我国最早的诗歌整齐句式,成熟于《诗经》,在《诗经》中我们见到了我国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整齐诗句,那就是四言句。在此后很长时间,都是我国古典诗的最重要典型句式。直到汉代末年,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操还是主要是使用四言句创作。由于最早成型于《诗经》,我们习惯把四言句称之为“《诗经》句”。

《诗经》稍后的楚辞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整齐句式。而且最终走向了散文化,这里就不说了。

四言句的限制性在汉代就被人们认识到了,那就是四言句的节奏感少有变化,说得严重些就是有些呆板。四言句的节奏基本上就是二二一种,无论一三还是三一都很难被人接受。于是五言句出现了。五言句比四言句只多了一个字,但是节奏感大大丰富。五言句可以有二一二、二二一、三二、二三这四种最基本的节奏变化。而七言句实际上没有本质的突破,无非就是五言句的前面加二而已。

其实五言句从出现到逐步成熟经历了整个两汉几百年。《古诗十九首》为什么在文学史上有如此崇高的地位?这固然由于其自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我国古典诗五言句的趋向成熟。请看《古诗十九首》的一例: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此后,无论是曹植,无论是建安七子,都主要在进行着五言诗的创作。再以后,无论是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还是著名南朝诗人陶渊明、谢灵运、庾信、鲍照,都是主要用五言诗在进行创作。五言句式直至今天,还是古典诗的最主要的句式之一。

诗与格律——诗学乱弹之四
汉浦塘昔日更楼桥
诗与格律——诗学乱弹之四
更楼桥残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