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与格律2七言句

(2024-10-13 07:56:30)
标签:

文化

诗学乱弹

诗与格律

句式演进

七言句

分类: 学术争鸣

诗与格律2

——诗学乱弹之四

 

我楚狂人

一、格律形成的轨迹2

 

1.句式的演进2

也许是因为五言句的成功,诗人们进一步尝试七言句。

七言句,有人考证最早就是《易水歌》,有人说是汉高祖的《大风歌》,还有人说是形成于汉武帝的柏粱台联句。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全诗只有两句,也不是典型的七言句。我看不能算。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全诗只有三句,情况与《易水歌》无二致。我以为把这两首诗看做是七言句的始祖多找有点勉强。

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和群臣共赋七言诗, 清代赵翼《陔馀丛考·柏梁体》上说: 汉武宴柏梁台赋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然《柏梁》以前如汉高《大风歌》、 荆卿《易水歌》……可见此体已久有之,不自《柏梁》始也。但联句之每句用韵者,乃为柏梁体耳。

柏粱台联句,原作如下:

日月星辰和四时,(汉武帝)

骖驾驷马从梁来。(梁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

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

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

平理请谳决嫌疑,(廷尉)

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

徼道宫下随讨治。(执金吾)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

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扶风)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

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

柱欀欂栌相枝持。(大匠)

枇杷橘栗桃李梅,(太官令)

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齿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

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

这里的句式不借助“兮”凑音节,是真正的七言句了。所以,我的观点,七言句自柏粱台联句始,还是比较合理的说法。

第一个尝试着用七言句创作的是曹丕,他的《燕歌行》就是一次有价值的艺术尝试。

燕歌行二首

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其二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

飞鸧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其实南北朝以前的七言诗大都是句句用韵的,曹丕的《燕歌行》就是一例。那时候并没有隔句用韵的规矩。只是过了唐代以后,古风的格局越发松散,无论用韵排句都大不如以前讲究,反而一句一韵的成了异类。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格律诗的句式基础具备了。尽管有人试图突破,如尝试六言句格律诗,如喜欢标新立异的王安石。王安石的六言绝句尽管叫苏东坡叹服,说“此老乃野狐精也”,但是还是推广不开。

王安石的六言绝句如下: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其一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诗与格律2七言句
常熟兴福寺及常建诗碑,下同。
诗与格律2七言句

诗与格律2七言句

诗与格律2七言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