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里我们学到了什么?——万滨小学琐忆之后记

标签:
文化万滨小学琐忆学到些什么 |
分类: 往事如烟 |
小学里我们学到了什么?
——万滨小学琐忆之后记
我楚狂人
读了我的前面这一组文章,或许今天的学生和家长会怀疑,你们小学里就是这样整天玩,要不然就是大扫除、拍苍蝇、炼钢铁,你们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吗?事实上没有,我们后来就是被人称道的“老三届”高中生,被人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优秀的高中生。“老三届”简直成了新中国高质量基础教育的代名词。这不是我自夸,这是社会公识。
“老三届”的实例,实际上就是揭穿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蛊惑人心的谎言,只是为了推销分数第一的营销口号而已。
那么,我们在小学里到底学到了些什么?我回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其一,健康的生活态度
首先是具有担当的精神。
“老三届”的人都知道,我们进小学就学会唱一首歌: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样样事情都能做。
洗衣服,洗袜子、补衣服、缝纽扣,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这就是从小处开始,敢于担当。“老三届”的一大特质就是敢于担当,对自己负责,进而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世界负责。这就是我们古人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请问,今天的基础教育重视这一点了吗。
其次是热爱生活的态度。
我们老三届都记得,我们小学里有一首很美很抒情的歌曲:
我们的田野,
美丽的田野,
碧绿的河水,
流过无边的稻田。
无边的稻田,
好像起伏的海面。
平静的湖中,
开满了荷花,
金色的鲤鱼,
长得多么的肥大。
湖边的芦苇中,
藏着成群的野鸭。
风吹着森林,
雷一样的轰响,
伐木的工人,
请出一棵棵大树。
去建造楼房,
去建造矿山和工厂。
森林的背后,
有浅蓝色的群山,
在那些山里,
有野鹿和山羊。
人们在勘测,
那里埋藏着多少宝藏。
高高的天空,
雄鹰在飞翔,
好像在守卫,
辽阔美丽的土地。
一会儿在草原,
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
这首1953年管桦填词,张文纲谱曲的儿歌,带着我们去发现生活的美,叫我们热爱这样的美。老三届都是那样热爱生活,不会像时下的时髦青年那样怨天尤人和自怨自艾。我们热爱生活是从小培养的。
很高兴这首优秀的儿歌列入今天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必修歌曲,我愿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的熏陶还有至今传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等。
渗透进骨子里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些,实际上从我写的除四害、大扫除、大炼钢铁中的师生热情就能看到。有些幼稚吗?在今天的人看起来,是有点。但是这在当时完全就是发自内心的。我们从小就从心里渴望;中国,强大起来!
其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我们小学里(含幼儿园)很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子习惯。
我的幼儿园肖老师,就很重视学生勤洗手,带手帕(那时没有餐巾纸)。游戏之后,要求学生物归原处。
我的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曹老师要求学生学会整理书包,要求学生每天做完作业之后,把第二天上课要用的课本和学习用具按照上课前后在书包里整理好,要保证随手就能拿到,不浪费时间找东西。
我们的毛笔字老师范老师,要求学生写字之前先静下来,千万不要在心浮气躁的情况下写字
……
所有这些,让我们受用一生。我在1998年正式开始“非智力因素开发”教学实验时就汲取了其中的精华。
其三,培养兴趣
我们的小学是没有那么多对学生的限制的,基本上就是“放养”状态,让学生自我发现。当然,老师会有一些引导。如我们四五年级的陈德荣老师带我们编导演出话剧(见前面的文章),就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在业余舞台活跃了将近四十年,真正的起点就在那独幕剧的演出。
今天看。老三届基本上都会打乒乓、下象棋、识简谱、会乐器。总之,兴趣还是很广泛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三届的成功,其基础就在培养兴趣。
其四,一些根本性的学习技能
我们的老师也传授一些最根本的学习技能,如背诵、心算、观察等等。
背诵,老师叫我们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我在那个年龄,基本上能过目不忘。
我们小学里很重视心算能力培养,不但要求准确率,还要求速度。老三届一般来说心算能力都不差。
我们的写作是从写观察日记开始的,看着小兔子一天天的变化,看着蚕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们的写作能力也在一天天成长。
当然还有许多,我就先说这些。
我做了三十多年高中语文老师,这三十多年可以分为两段,1992年之前,我是高考场上的抢分机器;1992年开始,我是基础教育的理想境界追求者。我总觉得,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大家都这样说,但是事实上往往背道而驰。我就想在这条路上探索。很感谢我遇到的几位校长都支持了我。徐白校长给了我在年级的充分教学自主权;皇甫校长支持了我的“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教学实验,郁松灿校长更是提出了与我的教育理想一致的口号:
学会做人,学会做中国人,学会做现代文明人。
这三句话挂在了学校图书馆进门最醒目的墙上。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的最本真的样子。
这就是我在小学里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