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53,327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战流亡时期的苏州教会学校3继续流亡

(2022-09-02 07:05:12)
标签:

文化

苏州教会学校

抗战流亡

继续流亡

分类: 学术争鸣

抗战流亡时期的苏州教会学校3

——苏州教会学校研究之八

 

我楚狂人

二、继续流亡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与西方诸国彻底扯破脸,流亡上海租界的教会学校已经没有安全感。要么屈从日寇的高压,要么继续流亡。苏州的教会学校基本上都走上了继续流亡的道路。

萃英中学在校长葛鸿钧的带领下,流亡浙赣边界山区,坚持办学。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葛鸿钧撰写了《萃英精神》表现了一个教育家的思想境界和情操。他在《萃英精神》里这样说:“一事未成,未敢将息;一计未妥,寸念不安。”这种国难时期“闻鸡起舞”的精神,值得后人铭记。

但是这一段时间真的很艰难,我翻阅了这一阶段萃英中学的原始资料,发现,这一阶段萃英中学每年的高中毕业生只有1-2人,但是确确实实年年有毕业生。在艰难地坚持着。

再看看东吴大学的继续流亡情况:

抗战期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始终在战火中屹立不倒,成为全国文人心目中神话一般的存在。逃离上海,南撤福建邵武的东吴大学也曾与同样在颠沛流离中的协和、之江两所大学携手成立联合大学,并在金华成美中学设点联络。

但这次联合办学并没有坚持多久。“抗战爆发后,(复校)开始坚持了一段时间,东吴还曾和之江、协和联合办学。一路往内地,但很快就散掉了,主要问题是没有经费,教会没有经费。”原东吴大学校友、原苏州大学副校长、现任东吴大学校友会会长的沈雷洪告诉记者,不同于西南联大的国立性质,东吴大学是教会学校,当时已经没有经费拨给学校,学校全靠师生筹款,很难维持。

不久,邵武的东吴师生又向广东撤离,一边撤,一边寻找合适的地方教学。幸运的是,他们在广东曲江仙女庙弄到了一片地面,从前只拿过纸笔的学生老师化身木匠、水泥匠,搭了几间简陋的房子,这便是东吴大学的临时校舍。

“东吴人就像是大家庭,不管遇到什么事,不管在哪里,师生始终是凝聚在一起的。”沈雷洪动情地说,这也是东吴大学的传统。

和曾经明净优美的苏州校舍不能相比,但有一方屋瓦栖身、展开教学,已经十分可贵了。现在苏州大学内的钟楼,在东吴大学时期名叫林堂,曾经的化学物理系的教学楼叫葛堂。而在曲江的东吴大学临时校舍内,心系苏州的东吴师生们,也命名了一个“林堂”、一个“葛堂”,以此表示“君子不忘其旧”,更相信终有一日,定能回归苏州的校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