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运河各段概述5吴江段

标签:
文化江南运河吴江段概况 |
分类: 学术争鸣 |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5
——江南运河之二
我楚狂人
二、江南运河吴江段1
吴江段运河南起盛泽镇南,吴江区与浙江省嘉兴市交界的油车墩,途经盛泽、平望、松陵、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终点北到松陵镇刘河浜,全程为42.74公里。
据史料记载,吴江区政府所在地的松陵建镇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当时松陵地处太湖与吴淞江的衔接处,周边泽国,只有镇驻地周围及吴淞江对岸高出水面,宛若丘陵,上有松柏森森,所以称为松陵。当时的松陵镇只是一个军镇,守卫着吴县县城的南大门。汉唐之前,关于吴江松陵的历史记载非常少,只有吴越争霸,决定性的战役“笠泽大战”发生在松陵一带,有《越绝书》记载其事。公元600年左右,隋代大业六年(610)隋朝开挖京杭大运河,贯通了南北交流的大动脉,伴随着运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兴起了一大批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运河城镇。松陵镇经过隋唐两代近300年的孕育、滋养,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据吴江地方志载,自唐宋起,吴江境内的塘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平望至浙江南浔,叫荻塘(按:即頔塘);一条是县南太湖滨至浙江湖州,叫湖塘;另一条是县北至浙江嘉兴,是江浙要道,全塘分为五段,自观澜桥至彻浦桥桥北三里处这一段名为石塘,全长约为九里,故又名“九里石塘”。唐元和十五年(820)开始修筑,宋庆历八年(1048)增石修治,元至正六年至七年(1346-1347)复以巨石修筑,故又名为“至正石塘”。九里石塘堪为江南古塘路中的佼佼者,其构筑的讲究和科学,成了后来许多塘路效仿的典范。1984年,吴江县有关部门组织能工巧匠,统一用长2.71米、宽0.74米、厚0.53米的旧青石进行局部修复,以“运河古纤道”的名称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5年4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