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8日

标签:
文化江南运河各段概述浙江段文化遗存 |
分类: 学术争鸣 |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2
——江南运河之二
我楚狂人
一、江南运河浙江段2
(二)江南运河浙江段的历史遗存1
江南运河浙江段有着许多历史遗存。如:
拱宸桥,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通常被认为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标志。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当时举人祝华封,募集资金造桥。清朝顺治八年,桥坍塌。康熙五十三年,由布政使段志熙倡导并率先捐款,林云寺的慧辂和尚竭力募捐款项相助,历时四年,建成现在的这座拱宸桥。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宸桥(“拱”与“共”通,“宸”与“辰”通)之名由此而来,寓意百姓拥戴实行德政的统治者。1895年,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杭州列为通商口岸。1896年在此地建立洋关,抗战胜利后,洋关废除。2005年,拱宸桥进行大修,这也是拱宸桥120年来头一次大修。2006年,杭州运河集团又将长3米、重2吨的护桥石更换。
桥的东岸,是运河文化广场。桥的西岸,就是拱宸桥桥西历史保护街区,北至杭州第一棉纺织厂保留仓库。
其他有:
1.长安闸
长安闸位于嘉兴海宁市长安镇,历史上的长安闸包括新老两坝、上中下三闸和储水用的两澳。现存文物本体除老坝位置不可考之外,其他各闸、坝均能确认其位置,基本格局尚存。长安闸是连接运河和上塘河水系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江南运河上最重要的水利水运设施,其中所用运河闸澳制为运河上首创,达到平稳航道、节约水量、水量循环利用的多重工程目的,是我国古代先进水利技术的实证,是世界水运史上现存建筑年代的最早的复闸实例,是这一时期中国水利水运技术领先世界的标志性工程。长安闸始建于唐。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长安堰改建成长安三闸,形成复式船闸,并保存原有的长安拔船坝;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建成三闸两澳并置澳兵20人,达到引潮行运、蓄积潮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多重工程目的。元至正二年(1342年)维修,于老坝之西增建新坝。清中期废三闸,改为盘车过坝,民国年间改为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改成闸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