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423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江南运河之二

(2022-05-17 07:51:47)
标签:

文化

江南运河

各段概述

浙江段

概况

分类: 学术争鸣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

——江南运河之二

我楚狂人

江南运河,应该从南写到北,还是从北写到南?我看到很多文章,习惯上都是从北写到南,也就是地图上的从上到下。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是我们观察事物的惯性。但是,我认为应该从南写起。为什么?因为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就是要把江南的财富源源不断输送到京畿地区的。所以,南是源头。这个道理,我在写苏州的内河水系时也说过,我们通常根据苏州城隍庙的《三横四直碑》,习惯把北边的桃花河称为“第一横河”。其实,如果从水流方向,道前河才是“第一横河”。我在文章中还是从众了,是为了怕引起误解。但是道理我还是要说一下的。

我根据习惯,把江南运河分为浙江段、吴江段、苏州段、无锡段、常州段和镇江段。我之所以把吴江段从苏州段独立出来,那时因为吴江段实在是太重要了,也太特殊了。吴江段,紧贴太湖东岸北上,在水利上和运输上要兼顾。吴江平望是运河的重要枢纽,还要沟通湖州地区的河网。所以,我把吴江段单列出来。

下面就逐一认识江南运河的各段。

一、江南运河浙江段

江南运河浙江段,通常认为是江南运河历史最悠久的一段。

《越绝书·吴地传》:“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这条 “百尺渎”,是春秋战国时期在钱塘江北岸开凿的首条人工水道,沟通了吴越两地。这一段记载,把江南运河浙江段的开凿史明确在2500多年前的吴越争霸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巡视江南,疏浚了这一段运河,也基本确定了此后大运河的基本走向。

(一)江南运河浙江段概况

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南起杭州,习惯上把杭州拱宸桥看做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实际上继续向南穿过杭州城,达钱塘江北岸,隔江与杭甬运河(又称浙东运河)对接。然后经塘栖、崇福、石门、濮院、嘉兴、王江泾,抵达江浙省界。全长120余公里。

江南运河浙江段沟通了太湖水系与钱塘江水系,从南到北包括龙山河、杭州中河、上塘河(江南运河苏州段有同名河段)、崇长港、杭州塘、苏州塘等多段河道。

江南运河浙江段段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7世纪初期(隋代)在前代开凿的运河基础上疏浚加深而成,作为江南运河南段,实现了大运河全线贯通。公元1011世纪时(宋代时期)又在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汇处开龙山河等河段,完善钱塘江运口。其中,苏州塘、杭州塘北段始凿于汉代,全线贯通于隋代,现为运河主河道,大部分经升级拓宽改造以适应现代航运的要求。杭州塘南段开凿于元末,为运河主河道,基本保持原有线位,现为4级航道。南浔颇塘镇段基本保存原有尺度,保存状况较好。苏州塘、杭州塘为现今江南运河浙江段东线,长132公里,现为4级航道。上塘河、崇长港为江南运河浙江段故道,隋唐至元末作为运河主航道,源自杭州施家桥,向东北至海宁崇福接东线主航道。其中上塘河为“三塘五坝”之一,前身为秦始皇开辟的陵水道之一段,崇长港前身为春秋时期的百尺渎、越水道。上塘河、崇长港长465公里,河道平均宽3070米,现为6级航道,主要功能转为水利行洪。杭州中河南北纵贯杭州城区中部,南接龙山河,水流方向由南向北汇入上塘河,现为城市景观河道。龙山河原是中河通钱塘江的水道。始凿于吴越钱镠时。宋代,龙山河由西向东北,由南水城门入城。清代末期,龙山河起自兴家桥,至大通桥外的闸口,水流由北向南,经龙山闸注入钱塘江。龙山河现南起闸口,北至凤山门,连接中河,全长4400米,与钱塘江已不相通,现为城市景观河道。时至今日,江南运河浙江段仍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航运通道不断维护,在漕运结束后仍保持了航运功能,至今还是江南地区重要的内河航道。

此外有江南运河南浔段(江南运河分道)。

江南运河南浔段的頔塘故道是完好保存的江南运河支线河道。頔塘运河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作为湖州地区的区域运河。隋代初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建成,頔塘成为湖州联系大运河的重要航道。南宋时期,頔塘成为大运河支线,即江南运河西线的一部分。后多次疏浚维修,一直保持着航运的功能。1952年于南浔镇北另开一段航道,绕开原頔塘河道,长约1.6千米的頔塘故道因而得以完好保留,现已无航运功能,主要作为城市排水与景观河道,河堤均为砖石护坡,有多处河埠,保存状况良好。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江南运河之二
江南运河浙江段,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江南运河之二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江南运河之二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江南运河之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