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溪——苏州水名考略河道篇之七

(2022-05-10 07:27:35)
标签:

文化

苏州水名考略

越来溪锦溪

盘溪葑溪

分类: 苏州夜话

——苏州水名考略河道篇之七

我楚狂人

二、河道篇

(七)溪

辞书云:溪,1.山间的小河沟。 也指 一般的小河: ~涧。 ~水。

2.“谿”,山间小道。

苏州也有少数几条河流命名为“溪”,但是不一定与山有关。著名的有越来溪和锦溪等等。

1.越来溪

元末明初诗人杨基有《越来溪》五言律诗云:

远岫如蛾眉,紫菱盖绿漪。小娃木兰桨,采菱溪上归。

溪风摇白芷,撩乱绩花起。疑是越兵来,旌旗照秋水。

杨基(1326-1378后),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县(今苏州)。元末入张士诚幕府,明洪武初累官至山西按察使。有《眉庵集》。

越来溪,是吴中区的重要河道,更是历史上吴越争霸的见证。越来溪北出东太湖北岸,经越溪镇,注入石湖。然后穿过石湖,进越城桥,贯穿横塘,注入胥江。我们习惯上把石湖以南称为“南越来溪”,石湖以北称为“北越来溪”。当年吴越决战笠泽(即今吴江境),吴军败退,越军就是从这条溪进逼,屯兵石湖,筑越城围困吴城三年。吴军断粮,人相食。于是吴王夫差自刎国灭。

越来溪是原来河道还是越军新开河道,还是拓宽的河道?已经没有记载了,但是长时间都是太湖至胥江的重要航道,旧时苏州城到东西山,到吴江东太湖沿岸基本上都是走越来溪。

越来溪的命名,“越来”已经很明白了,至于“溪”,有点不明白,是不是因为沿着吴山山脉走了好长一段的缘故?越来溪不小,所以又被人称为“溪江”。

2.锦溪

锦溪,东西贯锦溪镇,入镇处为菉荇桥,穿太平桥,入锦溪中市河,再穿过中市河东去。在中市河两岸锦溪上各有一座石板桥,沟通锦溪上下塘。两桥形制相仿,称中和双桥,也称锦溪中和双桥。自此再往东,是原先的陈墓镇政府大院所在。锦溪镇因锦溪而得名。锦溪镇是一座两千年历史的古镇,镇史之久,左近罕有其匹。但是真养的古镇却缺乏文献资料,仅有手写本乾隆年间《陈墓志》存世。所以,现在锦溪镇的许多历史多从这本《陈墓志》来,因此也就成了孤证。根据《陈墓志》,菉荇桥得名于汉代,“菉荇”是水草名,很有水乡特色的名字。菉荇桥位置在著名的通神道院北面,因为通神道院长期为粮管所占用,称为“西粮库”。所以年青一代锦溪人不知道通神道院,而只知道“西粮库”。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陈墓中学教书,特地去了“西粮库”。当时通神道院大殿的框架还在。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菉荇桥无存,我当年见到的是一架简单的木板桥。太平桥是石拱桥,传说桥洞穹顶刻有石剑,镇邪祈求太平。我专门乘船观察,没有见到石剑。

根据《陈墓志》,锦溪因“晨霞夕辉,满溪跃金,灿若锦带,所以得名锦溪。”《陈墓志》以为,东汉已经得名“锦溪”,文征明有《锦溪八景》诗。

现在的地方志载,南宋金兵入侵,宋室南迁,孝宗帝及宠妃陈氏途径于此,因陈妃深爱锦溪美景,恋不忍离。后陈妃病殁,水葬于锦溪五保湖中,孝宗帝亦将锦溪改名为陈墓,长达840年之久,1992108,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锦溪原名。我以为,这个说法自相矛盾。绍兴元年,宋孝宗仅仅五岁,还远没有成为太子,所以陈妃与孝宗是没有瓜葛的,陈妃应该是高宗的妃子。孝宗因而尊崇陈妃,说得过去。我曾经写过《陈墓考》,推翻陈妃与孝宗的关系,有破没有立。我准备近期再写《陈墓新考》和《锦溪考》,准备解决几十年来我的疑问。

锦溪在镇外的流向,没有考察过,不敢乱说。但是这个“溪”字肯定与山无关。

我的老同事蔡国平、叶南平夫妇老宅在锦溪河畔,也曾在他们家饮酒聊天,一晃几十年了。

3.盘溪

盘溪,因盘门而得名。盘溪,北出护城河,位置在杨家桥东数十米,南向流,渐东,在摇船头处入大龙港。

4.葑溪

葑溪,因葑门而得名。葑溪是哪一条?里人说法不一,一说是护城河葑门段,一说,一说是十全河,一说是葑门塘。我以为是葑门塘。请参见前文“塘”的部分“葑门塘”。

溪——苏州水名考略河道篇之七
石湖越城桥行春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