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8之昆承湖

标签:
文化苏州水名考略湖昆承湖 |
分类: 苏州夜话 |
湖8
——苏州水名考略湖泊篇之一
我楚狂人
一、湖泊篇
(一)湖8
13.昆承湖
昆承湖又名东湖,位于常熟市区南郊,属于太湖流域水系阳澄湖湖群,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3-4公里,面积18.4平方公里,是常熟市境内最大的湖泊,蓄水量达0.5亿立方米,沿湖河口二十多条。
《中国地情网》载《昆承湖史话》全文如下:常熟第一大湖昆承湖,虽文化名气不及尚湖,但其历史并非一片空白,而是积淀很深厚。从其得名和众多的别称中即可见其历史。昆承湖,汉代称昆湖,别称隐湖。宋代分称昆湖、承湖。元明以还,称昆承湖、昆城湖。又称东湖,以对常熟另一大湖尚湖之别称西湖。昆承湖与尚湖在大水时相连,明代统称为八字湖。昆承湖在东汉中国最早的方志《越绝书》上称“昆湖”:“昆湖,周七十六顷亩,去县(指吴县县治)百七十五里,一名隐湖。”其南端近昆山,因而叫“昆湖”。为什么又名隐湖呢?这恐怕与姜尚(姜太公)隐居常熟有关。古代常熟城邑东南及西南一带,地势低洼,每遇大水,昆承湖与尚湖弥漫相连,合成一湖。《重修常昭合志?山川志》曰:“(昆承湖、尚湖)虽有元和塘隔绝其间,一遇水淹,弥漫无际矣。”《明一统志》称两湖合而为ー,亦名“八字湖”。《孟子》上说姜尚避纣王暴政,隐居东海之滨,唐宋史家考证东海之滨指常熟。
姜尚隐于尚湖,而尚湖与昆承湖在古代常合成一湖,所以昆承湖得“隐湖”之名。北宋时,昆承湖分为两湖,称昆湖与承湖。熙宁三年(1070年)郏亶《水利六失六得议》:“且今苏州,除太湖外止有四湖:常熟有昆、承二湖,昆山有阳城湖,长洲有沙湖。”郏亶之子郏侨《水利书》:“平江(苏州)五县…若湖则有淀山湖、练湖、阳城湖、巴城湖、昆湖、承湖、尚湖、石湖、沙湖。”(两文均见《重修常昭合志?水利志?附录》)昆承湖因何分成昆湖、承湖两湖,志书未明说。笔者以为很可能是古代昆承湖水面广阔、元卢镇纂修的《重修琴川志》上说:“湖长三十六里,广十八里。”因而按所处湖段分称之,近昆山借以泄昆山阳城湖之水的南部湖段称昆湖,近常熟城借以承在城之水的北部湖段称承湖(也称城湖)。元明以还,始见昆承湖、昆城湖之称。如元末明初诗人郑东有《昆城湖歌》。明徐恪《白茆水利疏》:“白茆在常熟东南,延长七八十里,上接鲇鱼口与昆承湖。”明永乐七年(409年)苏州知府况钟《治水奏略》:“苏、松、嘉、湖四府,其湖有曰太湖、庞山、阳城、沙湖、昆承、尚湖,连属广袤,凡三千里。”清钱嘏《开白茆事宜条议》:“阳城湖、巴城、昆承湖及华荡、尚湖皆受长洲、无锡、江阴以及宜兴、高淳、溧阳诸水,而总归于白茆以入海。”(以上诸文均见《重修常昭合志?水利志》)“东湖”这一名称在明代已经出现,明弘治九年(1496年)桑瑜《常熟县志》从地理方位上说昆承湖与尚湖分居东西,尚湖称西湖,昆承湖称东湖。昆承湖的历史还蕴含在湖畔周遭风物中。明末清初江南著名藏书家,当时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出版家毛晋,其家宅就在湖之南,钱大成《毛子晋年谱稿》“顺治七年”条日:“先生家昆承湖南,渚水环抱,东折一曲,俗称曹家浜。”毛宅附近的七星桥畔,即为毛晋藏书、刻书的汲古阁。毛晋出版的书籍遍布海内,钱谦益称“毛氏之书走天下”(《有学集?隐湖毛君墓志铭》),天下读书人无不读毛刻书,其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刻印的《十三经》,更是应举士子必读之书。
毛晋卒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他生前出版的古籍,可以说对整个清代常熟的6位状元、158位进士都有巨大影响。今日昆承湖建状元桥、状元文化园,其创意并不突兀,应当是有历史依据的。毛晋祖辈居昆承湖,湖畔旧有毛氏家祠,以祭祀毛氏祖先。钱谦益曰:“子晋初名风苞,晚更名晋,世居虞山东湖。”(《有学集?隐湖毛君墓志铭》)。毛晋钟情于这块祖先血地,晚年以昆承湖古代别称“隐湖”作为自己的号,称其所著方志为《隐湖小志》。湖之西畔有言子故里亭,清乾隆初进士、常熟知县陈立碑(今碑亭迁建至环城南路护城河畤),上镌“先贤言子故里”六字。置亭地至今沿称言里村。由此说来,今湖内建言公堤、言子文化园,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缅怀、是情理中的应有之事。湖之南,旧有南宋佛寺崇福庵,明正德八年(1513年)重修时立《崇福庵佛殿记》碑(今碑存常熟市碑刻博物馆),碑文由进士出身的工部员外郎钱仁夫撰写,文日:“昆城湖南,有僧寮日崇福…”钱氏自号“东湖居士”,对别称东湖的昆承湖是很有感情的。碑文书丹者为苏州大书法家祝允明(祝枝山)。碑文20行501字,祝氏用端正楷书书写。今传祝氏书法以狂草居多,楷书极少见,此碑在中国碑刻及书法史上很具价值。
从历代诗人对昆承湖的歌咏中,也可见其历史。明清诗人常将昆承湖、尚湖联咏,喻为“双镜”,诸如“芙蓉落双镜,天影浮重璧”(《拂水岩上眺东西两湖》),“天开双宝镜,世变几桑田”(《登山望两湖》),“泽国悬双镜,苍茫接远天”(《咏两湖》),“眼力微茫天地阔,两湖如镜漾晴空”(《城西秋望》)。咏昆承湖最为著名的当推元末明初郑东的歌行体长诗《昆城湖歌》,写诗人入湖放歌,引湖中龙女起舞,惊涛如雪,沧海似裂。诗中所咏昆承湖的浩然大气,600多年后仍震撼人心。《常熟市志?志余》所载“蛟龙出世成昆湖”民间传说,盖本于此诗龙女出没湖中的描写。长诗断点后兹录于下,以见今日现代时尚的昆承湖,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昆城湖歌
昆城湖水三万顷,吴儿招我入溟涬。举头看月月在顶,手弄荷花落天影。酒酣起就船底眠,青天作衾毛骨冷。龙女欲出听我歌,扇以凉飚吹梦醒。初歌音簇含清匀,忽然疾走衔枚军。百怪发立皆惊奔,龙女舞翻亚峡云。
再歌壮以悲,凤凰背泣麟洲啼,六月雪压昆仓底。我歌三发沧海裂,绿水欲变黄尘热,龙女闻之悲哽咽。旌旗忽动龙女归,全乌飞上若木枝。暑炎如火炙我肌,嗟我老病力莫支,千金莫致南海犀。沉书问龙女,遗我苍水璧。与君乞取平湖白,归向高堂挂空壁。(《海虞文征》卷二十六)——明 郑东《海虞文征》卷二十六
以上是《昆承湖史话》原文,我没有什么新发现,就照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