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9之尚湖

标签:
文化苏州水名考略湖尚湖 |
分类: 苏州夜话 |
湖9
——苏州水名考略湖泊篇之一
我楚狂人
一、湖泊篇
(一)湖9
14.尚湖
尚湖公园位于常熟城西,虞山之南。因传商末姜太公在此隐居垂钓而得名。尚湖与虞山相映,十里青山半入城,万亩碧波涌西门,为古城平添了千种风情。景区建于1986年初,临山孕湖,与古城浑然一体,含山川之秀,汇城乡之交,得天独厚,自然美色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气象开阔,内涵丰实。2021年7月,尚湖公园景点推出暑期夜间开放。(全年)
尚湖,实际上原先是昆承湖一角,故又称尚湖湾,向为江南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公望、沈周、唐寅、康有为、于右任、柳亚子等历代文人均有题咏传世。直到六十年代,仍有一派古意浓重的自然风貌。
关于尚湖与姜尚的关系,我有疑问,有小文章如下:
尚湖考
——苏州地名考之一
我楚狂人
苏州属县常熟城郊有一风景名胜区,名曰“尚湖”。据“景区介绍”说:“尚湖湾,相传因殷末姜尚避纣王暴政,隐居于此垂钓而得名。尚湖湾北依十里虞山,东邻古城常熟,山清水秀,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尚湖湾与虞山相映,十里青山半入城,万亩碧波涌西门,为古城平添了千种风情,一向为江南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公望、沈周、唐寅、康有为、于右任、柳亚子等历代文人均有题咏传世。直到六十年代,仍有一派古意浓重的自然风貌。尚湖湾,几千年来历经沧桑。十年动乱,尚湖也遭劫,一万九千亩水面被“围湖造田”,只剩下二千多亩零星水泽。围填之处,说是农田,其实种过几熟以后,因地质、地势和肥力诸多原因,多成薄地,日渐抛荒。更严重的是,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湖中原有大量鸟禽不辞而别……1985年初,市委、市政府为恢复尚湖生态平衡和山水景观,开发旅游风景区,决定退田还湖。市建设委员会着手进行尚湖风景区的开发建设,请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家共同规划设计,调集万名民工,组成“还湖大军”。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挑土125万方,筑成了长21公里的环湖大堤和1.4公里的穿湖大堤。7月23日开始放水“还湖”,于是,尚湖才有了水面一万二千亩。湖中有7 个人工岛屿共一千亩。虞山之前的尚湖,地大水阔,包孕山川之秀。1986年,初具规模的尚湖湾风景区开始对外开放。”
这段文字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尚湖是明清时期才被文人雅士发现的。二是,曾经“农业学大寨”的尚湖是1986年开发的新景区,古建都是移建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文化遗存可以证明“尚湖湾,相传因殷末姜尚避纣王暴政,隐居于此垂钓而得名”的说法。
查西周开国功臣姜尚的相关史料,综合各家说法,大致可以清楚如下情况:吕尚(约公元前1128-约公元前1015),姜姓,字子牙,被尊称为太公望,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尚的祖籍在在河南还是山东就不去管他,他活动的地区却是清楚的,那就是在渭滨垂钓待时,在朝歌屠沽大隐,遇文王于古稀之年,八百年周朝,为四朝太师,为齐国开国诸侯。
但是没有一个字讲到姜尚的足迹踏到江南的。垂钓是在渭滨,与江南相距甚远。
我以为,尚湖之“尚”是“美好”的意思,不是姜尚之“尚”。后人因字妄加揣度,衍生出姜尚垂钓的说法来。而姜尚名头太大,地方上当然乐于攀附,推波助澜,便以讹传讹了。
喜欢攀附是人之通习,尚湖仅是一例。
网友丁丁哥的家评论:
“常熟”是“常羲”4600年前南迁途中住过的地方(常州也是),“尚湖”的“尚”是“常羲”的原姓,“尚姓”的“常羲”嫁给“帝俊”之后,由“尚+巾”组成了“常”字,这是“常”字、“常姓”、“常熟”、“常州”的来源,“姜太公·姜尚”虽是周朝的第一重臣,但他是商族人,是“常羲”的后人,所以叫“姜尚”,“姜”字也是源自于“常羲”的“羲”。
“常”立字于吉林市常山镇,进入中原是在山东潍坊附近的常山,后来到常熟、常州,再后来到浙江衢州的常山县,最终到福建漳州的云霄县的常山,一路都留“常”的印记,其另一个分支从湖南常德到广东东莞市的常平,也是一样,苏州的苏也是来自常羲的姑苏,帝俊三个妻子被很多人称之为姑,不仅苏州,在浙江衢州还留下了姑蔑,其大西迁的一支最终在甘肃留下了姑臧,苏州和常熟的历史是非常了得的,“戉”是常羲和帝俊的卫队,其一起从山东跨越中原南下到江浙,就是“越”,“越”不是南蛮,是中华文明核心创造的。
待考。

尚湖,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