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北流人刍议3宁古塔

(2021-04-23 07:31:09)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东北流人

形成原因1

宁古塔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东北流人刍议3

——清史札记补遗之二

我楚狂人

一、清初流人形成的原因2

清初东北最著名的流放地是宁古塔和尚阳堡,其他还有铁岭、抚顺、伯都纳、齐齐哈尔、船厂、达呼尔、索伦、拉林等处。这里说一说最著名的流放地尚阳堡和宁古塔。

宁古塔,(满语:,转写:ningguta)宁古塔不是“塔”,是满语的音译。满语谓六为“宁古”,个为塔,故称“宁古塔”,又称“宁古台”,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六个”。相传,清皇族的远祖有兄弟六个,曾居住在这里。

宁古塔为古地名,约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范围大概是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东西两岸地区,地靠日本海,旧属吉林管辖。宁古塔城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为清代吉林三边之首(宁古塔、三姓、珲春)。后来其辖域缩小,有旧城遗址。宁古塔亦为满族传统姓氏之一,宁古塔满洲改汉姓后多为刘、宁等姓。

宁古塔是清王朝崛起之地,有新旧两城,相距25千米。旧城位于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为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旧古城村。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时在此驻扎军队。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城地。其地原为渤海故壤、上京龙泉府故址,距今县城35千米(今宁安东京城)。顺治十年(1653)设昂邦章京(意为总管)镇守,长期为清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每年六月,派出官员至黑龙江下游普禄乡,收受库页岛(今萨哈林岛)居民贡貂。17世纪中叶,俄国哥萨克侵扰黑龙江流域,清朝多次由此地派兵征讨。康熙元年,更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五年,将军移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城,以副都统镇守此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绥芬厅于宁古塔,与副都统同城治理军政事务。三十三年裁副都统。宣统元年(1909),绥芬厅升为府,迁驻三岔口,1910年此地改置宁安府。1913年改为县。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市治所在地。

宁古塔辖界在顺治年间十分广大,哈尔滨以南、以东皆归其统。随着设厅,疆土逐渐减少。作为国防重镇的宁古塔,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边部队输送物资的重要根据地,也是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东北各族向朝廷进贡礼品的转收点,因此宁古塔与盛京齐名。

宁古塔古城原在今海林县旧街古城村附近,清太宗皇太极建国号大清后,任命吴巴海为镇守宁古塔副都统,前后共有73任。由于宁古塔处于边塞要冲,光绪八年(1882)任容山为副都统,光绪九年(1883)另设钦差大臣一员,此员为吴大澄,是清末洋务派著名人物。光绪九年容山重修宁古塔城墙,胡适父亲胡传为其代撰《重修牙城记》。

宁古塔最早见于文献是《清太祖实录》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上命巴图鲁额亦都率兵千人,往东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明代最后一任兵部尚书张缙彦1661年被流放宁古塔,在《宁古塔山水记》的《宁古台》一文中说:“宁古塔者,名其地也,其山则曰台,塔与台音相近也,或以山形如台,故名。”

宁古塔常年冰封。王家祯《研堂见闻杂录》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吴兆骞在给其母的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方拱乾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