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北流人刍议2形成原因1

(2021-04-22 07:11:35)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东北流人

形成原因1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东北流人刍议2

——清史札记补遗之二

 

我楚狂人

一、清初东北流人的形成原因1

要考究东北流人问题的形成,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开始审视:为什么东北流人以江南人为主,特别是江南读书人为主?为什么选择的流放地是东北,又以宁古塔、尚阳堡为主要流放地?

翻开清初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江南地区是抗清最激烈的地区,也是遭遇清军屠戮最惨烈的地区。这是为什么?

我的观点是:一是,清军攻占南京之后,屠杀明宗室,已经完全撕去了所谓“为明王朝复仇”的假面具,明朝士大夫最后的幻想破灭。二是,清军攻陷南京之后,多尔衮迫不及待下“剃发令”,进行赤裸裸的民族压迫政策,让江南士大夫切身感受到衣冠之变的惨痛。三是,这里是东林党、复社的大本营,多少年的气节砥砺培养了坚强的民气。所以,太湖流域就成了抗清力量的集中地区,书生带兵成了寻常事,如吴日升、陈子龙。

正如此,清军就在江南制造了许多血案,如宜兴屠城,如昆山屠城,如嘉定三屠。

清初,清廷在江南屡兴大案,实际上就是这一屠杀的延续,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扑灭江南抗清的火种。

这就是东北流人多为江南读书人的原因。关于上述原因,我在以前的文章中都已经说过,请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参看,这里不赘述。

那么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流放地呢?我认为有这样的原因:一是,东北是满人的根据地,任何反对派到了东北都不能有所作为。二是,东北苦寒,江南人长期生活在软山柔水之间,肯定不适应东北严酷的环境,正好让这些反对派吃点苦头。三是,东北地广人稀,需要人去填充。

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崛起于长白山麓,长白山是建州女真的圣山。满清入关以后,始终留下了盛京(按:即今沈阳)这个大本营,后方是稳固的。所以,把这些反对派羁押这这里,是很放心的。

东北的苦寒,江南人很难想象,在《东北流人考》一文的开始部分,谢国桢先生引用了大量资料,介绍了东北严酷的自然环境。这里就不转述了。2013年我去满洲里,正是盛夏,大好的天气,清晨的气温只有十几度。也就是说这里基本上是没有无霜期的。江南人能想象吗?

自古以来边境地区填充人口就是国防的重要内容之一,称之为“实边”。当时东北人烟稀少,所以流放东北一定也有“实边”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