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概述55《淞滨漫录》《淞滨琐话》
(2021-02-03 07:59:47)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代小说光绪宣统时期《淞滨漫录》《淞滨琐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代小说概述55
——清史札记之四十七
我楚狂人
二、清代小说的主要成就51
(四)光绪宣统时期的主要成就2
1.文言短篇小说的尾声2
《淞滨漫录》
《淞隐漫录》又名《后聊斋志异》、《后聊斋志异图说》、《绘图后聊斋志异》,是近代风行一时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早期改良主义者王韬,本书就是他追忆三十年来所见所闻、可惊可谔之事,藉以抒写平日牢骚郁结的作品。书的内容相当广泛,笔致全学《聊斋》,故事情节委婉曲折,描写生动细腻,字里行间,常带感情,读来娓娓动人。
王韬(1828—1897),幼名利宾,字兰卿,中年改名韬,字紫诠,晚号天南遁叟。笔名颇多。长洲甪直(今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人。1849年受英人麦都思之聘,入上海墨海书馆从事著译,共十五年。1862年因曾上书太平军将领事发,遭清政府通缉,逃往香港,入英华书院。后游历英、法、俄等国。1873年在香港发起创办《循环日报》,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主张变法自强。1879年赴日本,作《抚桑游记》,向国内介绍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情况。1884年由香港移居上海。
王韬一生著述很多。政论文收入《弢园文录外编》,其中的报刊文字,直抒胸臆,不假修饰,气势磅礴,形成与“时文”不同的风格。游记散文《漫游随录》、《扶桑日记》等,是他出游欧洲和日本的实录,内容丰富。
王韬是中国新闻史上值得一书的重要人物,今甪直镇尚存王韬故居。
《淞滨琐话》
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集,凡十二卷六十八篇。题“长洲王韬仲弢甫著”。成书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
此书为继《淞隐漫录》而作,着意效仿《聊斋志异》,主要记神怪鬼狐故事,多为男女艳情的内容,但也有借以抨击时政、影射现实者。借“奇境幻遇”暴露黑暗的社会现实,以狐鬼仙妖抒写作者的真情,是本书的特点之一。作品虽然常常在模仿《聊斋志异》,但其模仿又能常常出新意。
在《因循岛》中,作者虚构了一个远在“不知其几千里”之外的岛国。作品用较多的笔墨刻画了一个县令的丑恶形象。他的为政之道是:“但求上有佳名,不妨下无德政,直者曲之,曲者直之。奉迎存于一心,酬应通乎百变。”当省府的郎(狼)大人来视察时,为了满足他的淫欲以博取他对自己的欢心,县令竟然“饰爱妾、幼女以进”。作者有意在一个衙门的前门标上“清政府”三字,显然影射黑暗腐朽已极、濒临崩溃边缘的清帝国。《乐国游记》采用以幻写真、亦幻亦真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叫安若素的读书人先入“窘乡”,再入“愁城”,继而畅游“乐园”,最后回到现实世界的曲折经历。在返回故里前,“乐园”国王送给他两件“致富奇宝”:一个小而无底、“能贮亿万金”的袋子,名叫“贪囊”;一个黑色的、形状像人心的石头,名叫“墨宝”。结尾处写到:“王所贻二物,终不敢用,贮之秘箧。旋为梁上君子盗去,莫知其妙。弃墨宝于河,水尽黑。贪囊误入人手,渐渐学制,久而大小不等。遂不胫而走,天下传其术者甚多”。寓庄于谐,嬉笑怒骂,显然是对现实社会中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富翁阔佬的辛辣讽刺和有力鞭挞。《龚蒋两君轶事》则近乎实录,详细记载了蒋氏被太平军俘获前后的见闻经历,其中对起义军首领的礼贤下士,尊重人才,记述尤为翔实;对清王朝军队蹂躏人民的罪行,也有揭露,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全书还用大量篇幅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妇女的形象,其中尤以一些下层的妇女,特别是妓女的形象显得更有光彩,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本书用浅近文言写成,语言骈俪而有文采,其中对闺房女子的调侃语,摹写传神,惟妙惟肖;有些景物描写也堪入画境。所收六十多个短篇,大多构思精妙,情节曲折。但本书的糟粕也不少,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反复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和寻仙访道、白日飞仙的迷信思想和荒诞行为;二是尽情渲染了封建文人的赌酒征歌、渔猎女性的腐朽生活。
王韬两部小说,几乎就是最后的文言短篇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