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概述54《夜雨秋灯录》
(2021-02-02 08:05:39)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代小说光绪宣统时期《夜雨秋灯录》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代小说概述54
——清史札记之四十七
我楚狂人
二、清代小说的主要成就50
(四)光绪宣统时期1
第四个阶段,光绪、宣统时期的小说。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最后收尾的时期。这个阶段,既是清代小说的尾声,更是民国小说的肇起。甚至,晚清小说和民初小说很难分得清楚。
这个阶段,我们最容易想到的自然是“四大谴责小说”,这无疑是这个阶段最具标志性的成就。但是还有一件事也值得注意,那就是报刊连载小说的出现,这标志着小说的生存状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连载小说一直影响了后世百年,直至网络小说的问世,连载小说才渐渐失去辉煌。
下面,我们梳理一下清代小说的最后阶段。
1.文言短篇小说的尾声1
清代繁荣一时的文言短篇小说终于进入他的黄昏,出现了最后一批文言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以《夜雨秋灯录》、《淞滨漫录》、《淞滨琐话》等为代表。它们仿《聊斋志异》而作,但描写的重点已不是狐鬼,而是烟花粉黛之事了。
《夜雨秋灯录》
《夜雨秋灯录》,清小说家、戏剧家宣鼎著,成书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原版真本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
宣鼎,生于1832年,卒年未定,一般认为是1880年。晚清小说家、戏剧家、画家。字子九,号瘦梅、素梅,又号懊侬、铎痴,别署香雪道人、问香庵主、东鲁游人、瘦尊者、太瘦生、虎口逋客、邋遢书生、金石书画丐、是此花身馆主、云山到处僧、堕落行脚等。宣鼎少时过继于人,家境丰裕。弱冠后,痴迷于读书、绘画、书法,性好佛老,十九年口不菇荤,不理生计,家境遂破落,以教书糊口。1855年(咸丰五年)饥荒,几近饿死。1857年(咸丰七年)与表妹成亲入赘外家。1858年(咸丰八年)太平军攻天长,避乱高邮湖,以卖画、入幕为生。1866年(同治五年)在盐城教书度日。九年至山东,被聘为县署书记,创作传奇《返魂香传奇》。1872年(同治十一年)起创作文言小说《夜雨秋灯录》,1877年(光绪三年)刊出,后返回高邮,游苏南,继作《夜雨秋灯续录》,1880年(光绪六年)书成,未及刊行而卒。
《夜雨秋灯录》全书8卷,共115篇,各卷篇章不一,内容多是神奇怪诞、扑朔迷离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反映社会现实,描摹人情世态,抒发人生感慨,传布劝善之道,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命运和清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状态。其中,有的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有的揭露黑暗吏治,讽刺时弊,有的歌颂豪侠。成就最高的是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如《麻疯女邱丽玉》等篇。此外,《夜雨秋灯录》中至少十几种被改编成戏曲,流传于今,如《病玉缘》、《捆仙索》等,已经成为传统剧目。
《夜雨秋灯录》是作者长期漂泊流浪后,在40岁生日时才开始的“抒怀愤发”之作。该书历时两年完稿。付梓后影响甚大,同时也出现大量赝本,也正因此,《夜雨秋灯录》的版本真伪及源流,困扰了中国学术界近百年,至20世纪末才厘清真伪,但在21世纪,仍然有以赝本为依据的正规出版物,这也可侧面看出它的影响力。
前人常将《夜雨秋灯录》及作者的续录《夜雨秋灯续录》相提并论,有论其“展卷则佳境处处,目不暇接;掩卷则余音袅袅,神犹在兹”者;又有论其“书奇事则可愕可惊,志畸行则如泣如诉,论民故则若嘲若讽,摹艳情则不即不离”者。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言:“其笔致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