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概述68对同光体的批判2
(2020-10-01 07:28:41)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诗同光体批判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诗概述68
——清史札记之四十四
我楚狂人
五、同光体18
4.对同光体的批判2
其三,新文化的批判
如同桐城派散文一样,同光体诗歌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靶子。下面简单罗列一下这方面的批判。
鲁迅对同光体的批判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1907年所作,1908年2月和3月以令飞的笔名发表于《河南》杂志第二期和第三期上,后由作者收入1926年出版的杂文集《坟》中。《河南》月刊是当时中国的日本留学生于1907年冬创办的一个反清爱国的革命刊物。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谈到,当时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同学筹办一个名为《新生》的杂志,来提倡文艺运动,目的是要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状态,唤起中国人民的觉悟。后因人力物力缺乏,《新生》刊物无法创办,故他把原为刊物撰写的五篇论文,即《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以及《破恶声论》投寄《河南》月刊发表了。其中《摩罗诗力说》普遍被认为是鲁迅早年的文艺思想及美学观点集中反映。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为当时我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应时而作的。它猛烈地批判了旧传统、旧文化,抨击了洋务派、维新派和复古派。《摩罗诗力说》是“五四”运动 前,思想启蒙时期的重要巨作,是揭露批判封建意识形态的檄文,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倡导浪漫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从认识水平上,《摩罗诗力说》无疑是当时中国文化思想界最高的作品,这可以从晚清的有关报刊、文集以及其它相关资料中得到印证。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批判旧文化、旧传统的时候,没有点名同光体,但是就内容而言,其锋芒所向是显而易见的。
金松岑、柳亚子对同光体的批判
革命文学社团南社从反清的政治立场,与同光体的对立几乎就是“天生”的。
南社的“导师”金松岑就这样嘲讽同光体:“夫口餍梁肉,则苦笋生味;耳筝笛,斯芦吹亦韵”(金天翮《答樊山老人论诗书》)。他在《五言楼诗草序》中,进一步指斥同光体诗人“标举一二家以自张其壁垒,师古而不能驭古。……又其甚者,举一行省十数缙绅,风气相囿,结为宗派,类似封建节度,欲以左右天下能文章之士,抑高唱而使之喑,摧盛气而使之绌,纤靡委随,而后得列我之坛坫,卒之儇薄者得引为口实,而一抉其樊篱,诗教由是而隳焉。”这是对同光体最有力的抨击。
但是,后来同光体居然侵入南社,引发了南社最激烈的一场论战,最后直接导致南社的解体。